汶川大地震后,“梦工场动画”首席执行官卡森伯格带着《功夫熊猫2》团队来到成都采风,梦工场动画把他们看到的四川的、符号般的细节,放进了这部电影里。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11日载文《中国的软实力梦》,摘要如下:

  HBO大概是判断中国观众很喜欢2010年的好莱坞大片《功夫梦》(The Karate Kid,2010),我近一个多月来扭开该频道,三不五时就看到成龙给辫子头黑人小男生传授武术与所谓的功夫精神。影片背景有故宫,长城,武当山,看来是在中国取景的。

  这样被高力推销的结果,我断断续续竟把电影看完了。话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底特律经济一团糟,12岁的德雷.帕克(Dre Parker)只好随妈妈移居到北京。但小雷很不快乐,他得罪了校园恶霸,天天被欺负。机缘巧合下小雷拜了高人为师,最终在比赛中勇挫小恶霸,还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

  看来看去,这就是青春期电影的套路,故事离不开迷茫、勇气、道德救赎等永恒主题,只不过用了中国功夫作为载体。如果换一批人马拍摄,中国功夫也可以是泰国拳术、印度瑜伽、非洲文化等。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前身,1984年好莱坞版《龙威小子》,小男孩学的就是日本空手道。

  身在中国土地上,发现自己被灌输“好莱坞式”的中国文化,我不由深感其中的反差。如果纯从娱乐角度考虑,低成本制作的《功夫梦》可看性还蛮高,人物性格发展与功夫元素融合得不错,但我也知道,电影说的虽是美国男孩学功夫,实际上是好莱坞借用中国元素,经简单反刍后拍成电影用以攻占全球票房,包括吸引中国观众掏钱看戏。

  想起最近还在上映的《功夫熊猫2》,这部大量引用中国元素的好莱坞动画片,在中国卷走6亿人民币(约1亿1538万新元)票房之余,就引起一些人强烈反弹。国内行为艺术家、中国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以及北大中文系教授联合发起抵制《功夫熊猫2》的行动,声称那是美国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是文化侵略吗?引用了太极拳、书法、针灸、占卜、皮影、中式古建筑与山水神韵的《功夫熊猫2》,摘取了上述古老文化元素,创造出有中国人感情特点,地道中式亲情感受的憨熊猫“阿宝”。据说,电影还借鉴香港全盛时期的武侠片段落。

  从票房结果看,部分文化人酸溜溜的抵制行动没有奏效,许多观众依然对“阿宝”如痴如醉,网上有人点评说:美国人运用中国元素,用得比中国人自己更好。

  这一方面基于娴熟的说故事技巧,另一方面可以归功于好莱坞电影既已形成的文化传统——以人的情感为核心,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对命运的超越。从这个角度说,太极拳、书法、山水与中式亲情,都是属于表达的手段,可以说《功夫熊猫》是好莱坞传统与中国情趣的高超结合,或者说,好莱坞吸收了中国情趣,丰富了自己。

  自从三年前《功夫熊猫1》上映以来,中国人就在思考为什么国宝被他人“盗用”后表现更精彩,抱憾本国的软实力缺失。在经过《功夫熊猫2》亲情戏的震荡后,有更多人指出,必须肯定美国商业大片深入人性的独门功夫,这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至上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回想近年看过的《赵氏孤儿》、《孔子》,我发现中国即使是商业制作也喜欢刻画人在历史、在体制中的挣扎与无奈,美国片反之:体制最终是要为个人让路的。或许,中国要实现“文化软实力梦”,也需要在社会与文化观念上让个人变“大”,相信制度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个人,必要时理所当然要为个人的自我实现让路;反之,处处凸显体制凌驾个人的优越性,好像不能让自己的文化很有群众吸引力。

  往深一处想,人类历史的推进也是人不断冲破限制,获取更大人身与精神自由的过程。这种进取的力量与自信心,才是有广泛吸引力,能感动最多人的文化软实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