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明镜》周刊网站4月5日发表题为《为什么西方的封锁政策只会使中国变得更强大》的文章,作者是米夏埃尔·绍加。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德国和法国均表示,为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欧洲和美国必须更加关注内部市场,将产业和就业岗位从世界其他地区转移回国内,扭转近几十年来的全球化趋势。

这听上去很有道理,却与现实相差甚远。欧美和中国的战略几乎完全不同。诚然,中国更加重视自己的国内市场和本国技术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在大力推进国际化战略,建立区域贸易伙伴关系,开发新的原材料来源。中国在建立跨越非洲、亚洲和南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投资协议网络,还启动了“一带一路”倡议,以扩建其全球运输路线上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西方国家显然希望不仅与中国,也与世界经济切断联系。美国暂时不希望缔结任何新的贸易协定,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世界其他地区。欧洲打出“战略自主”的新口号,要进一步增加重要产品在欧洲的生产,而不是进口。最近经常被提及的西方价值观标准显然不再包括开放市场,而是封闭市场,而且——尤其不幸的是——也在它们自己之间。

例如,美国总统拜登最近签署了一项法令,今后政府采购合同只会分配给在美国完成至少75%生产的公司。拜登的口号是:“美国的钱只能用来支持美国的工作岗位。”他希望借此不仅对中国人,也对欧洲竞争者关闭美国市场的大门。

另一方面,任何像德国自民党领导人克里斯蒂安·林德纳建议以一个共同的跨大西洋内部市场来对抗中国经济力量的人,都会遭到美国政府的嘲笑。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说,美国不会使用“20世纪的工具”——可她应该知道,拜登纲领的根源不如说可以追溯到17世纪,即法国时任财政大臣让-巴普蒂斯特·科尔贝的理论:一国要想变得富有,就应该尽量少进口,多出口商品。

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一策略绝对符合国王和诸侯的利益,但不符合经商者的利益,更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

而布鲁塞尔已在推进从欧洲绝对主义经济理论中借鉴来的下一个项目。欧盟希望对不符合欧盟气候保护标准的外国产品征收所谓的补偿关税。这是否有助于保护欧洲的钢铁和水泥生产商免受来自国外的竞争,还无人知晓。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附加关税会损害欧盟的出口能力。如果欧盟想把自己封闭在全球标准下越来越小的市场,而把世界其他地区的高增长业务留给中国的话,那就这样做吧。

西方目前盛行的地方主义和保护主义相结合不会使欧洲更加自主,而是会使其变得更弱、更穷。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