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授课,中国卫星,天链]:

  20日上午,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将在天宫一号上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此次太空授课需要我国强大的航天测控能力作为后盾;需要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在背后进行支持。此次太空授课将通过天链数据“中转站”传送,公众可以看到更稳定、更清晰的实时画面。这也将是对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时传输能力的考验和展示。

  太空中的卫星有很多种,比如观测气象的气象卫星,进行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通信卫星,观测地表和浅地层情况的遥感卫星,观测海洋洋流和水温的海洋卫星,进行实时定位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等,这些卫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数据传输是在地面和卫星之间进行的。

我第一代中继卫星天链系统建成

我第一代中继卫星天链系统建成

  还有一种卫星,它除了可以进行星地通信外,还可以与其他航天器之间进行星际通信,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将一些航天器的数据接收转发,传输到地面或者其他的航天器,反之亦然。这个信息传递的接力手,就是我们今天用的数据中继卫星。

  在没有数据中继卫星之前,卫星数据要传输到地面,就要建立星地通信链路。如果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即卫星在36000公里高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大多数是通信广播卫星),建立这样的通信链路就相对方便。可是,绝大多数卫星都是在200-2000公里的低轨道上,比如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它们相对地球不停的转动,速度比地球自转快很多。一颗低轨卫星绕地球一周,只在很小的一部分运行轨迹中,能够与一个固定地面站建立稳定数据传输链路。用航天术语来说,一个地面卫星站,对一个中低轨航天器的轨道覆盖率只有大约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