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过多久,相关科研团队就发明了“法拉第—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可以自适应补偿光纤信道中的偏振干扰,在国际上首次解决了长距离单向量子密钥分配过程的稳定性问题。
利用这一干涉仪结构,2004年,郭光灿团队实现了从北京望京经过河北香河到天津宝坻的量子密钥分配。其实际商用光缆长度125公里,成为当时国际公开报道的最长距离实用光纤量子密码系统。
“在光纤网络上实现量子保密通信的最大难点是,现有光纤路由器无法做到量子信息不被破坏又能自动实现光子的寻址。”赵义博回忆说。
2007年,赵义博所在实验室利用自主创新的量子路由器,在北京网通公司商用通信网络上完成四用户量子密码通信网络的测试运行。这个网络是世界第二个、中国第一个现场运行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业内专家认为,这一系统在商用光纤网络上可以长期稳定运行,性能优于现有的其他量子密码网络方案。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能用它扩建成拥有数百个用户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这标志着量子通信技术从点对点方式向网络化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为量子因特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