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潜力,核政策]:

美国“讨债”曝光日本“核密室”

金嬴

近日,美国催日本归还超过300公斤武器级钚的新闻震惊国际舆论。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这批高浓度放射性钚,是冷战时期美国交给日本用于研究的,可制造40枚至50枚核弹。从目前国际舆论的反应看,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美国当初为何将这些核材料送给日本,如今又为什么要坚决讨回。

笔者认为,美国这一“讨债”举动,至少具有两点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第一,它唤起世界对日本这个潜在核大国“密室”背后真实状况的高度关注。日本政治向来以“密室”特征闻名于世,其核政策更是如此,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为其核能产业建起密不透风的高墙,内情,外界了解实在有限。第二,它预示未来几年美国对日本的核政策可能出现一种新的动向,即采用一种较之以往更为公开、公平的标准和要求。

当今世界,日本是唯一可以进行乏燃料后处理的非核武国家。这个特权,是里根政权给日本的惠赐。1988年生效的《日美原子能协定》使日本合法地拥有了提取钚和浓缩铀的权利,前提是要保证这些能够制造出核武器的物质用于民用。因此,目前被催还的300公斤钚,对日本来说只是一笔“外财”,其真正的核材料“家底”,是通过这些年乏燃料后处理获得的。据国际核分裂性物质专家小组的统计,截至2011年末,日本保有的民用钚多达44.3吨,足可造出5000枚核弹头。

“3·11”福岛核事故爆发后,国内巨大的反核舆论压力,使日本的核电站、核机构几乎全部处于停运状态,而且未来日本的核电能在多大范围内重启,也带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即便如此,日本依然坚定不移地表示要继续进行乏燃料后处理。2014年年初,日本六所村乏燃料后处理工厂向日本核能安全委员会提出安全申请,希望早日启动。这一申请完全无视了之前美国的劝阻。据称六所村工厂每年可生产9吨钚。日本坚持生产、累积核材料的执拗,显现了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即在没有明确的核电钚消费的情况下,日本究竟为何要继续生产、积累钚?又如何保证这些钚的安全?对于这一疑问和矛盾,日本至今也没给美国一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