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中国,毛泽东,东北亚,战略]:

  东北亚和中国大西南的战略关联

  张文木

  我们研究历史会发现,因为喜马拉雅山的屏护,以及中国在喜马拉雅山地中所处居高临下的地势,历史上真正能对中国大西南安全产生重大压力的方向,较少来自南方印度洋,而更多来自东北亚。

  隋炀帝杨广较早直觉东北亚的关键性

  对东北亚问题有较早直觉的是隋朝皇帝杨广。隋炀帝杨广在中国历史上是对中华民族有大贡献的人物,在他即位之前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和战乱,与秦始皇及其业绩出现的历史背景相仿。有了这样几乎持续了三个半世纪(公元220~581年)的动荡经历,他们那一代人对国家统一就有了强烈的共识。杨广在位期间为中国统一和安全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修了贯通北南的大运河,想一举贯通中国大江南北——这件事算是做成了。如果没有这条大运河,明朝不可能把国都定在北京。第二,他意识到未来中国边陲的安全威胁将来自东北亚。于是他三次出兵朝鲜半岛,想一举而定万世太平——这件事却办砸了。

  这招致后世文人的非议,他们讽刺隋炀帝好大喜功。但事情可没有那么简单,后来历代的颠覆性力量——比如导致大明、大清乃至民国覆亡的冲击力量不都是出于东北或东北亚吗?唐太宗也曾认为炀帝好大喜功,可他执政后同样认识到东北亚的危险性,并于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出兵东征高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