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有这样一种理解。双方贸易当然“双赢”,从“绝对收益”上看双方都得利。但对国家间关系而言还有长期的“相对收益”问题,即长期看来,一方相对得到的较多,另一方相对得到的较少,即“相对收益”分大小。长此以往,获得相对收益较多的国家相对于交易对手的地位会越来越强,所以是赢家;而获得相对收益较少的国家则是输家。因此,与公司不同,作为国家就不仅考虑绝对收益,更要考虑相对收益,即在较长时期里,交易会导致彼此国力对比态势的改变。若美国认为,长期与中国的密切交易会导致美国相对于中国衰落,从而丧失世界霸主地位,美国就宁愿“双输”。要扭转中国越来越强、美国越来越弱的大趋势,美国宁愿“杀敌800,自损1000”。

怎么能打败中国?美国认为中国是靠美国和世界市场在变强。所以,只要切断中国与美国乃至世界的联系,中国就必然被击败。

至于煽动意识形态战争,煽动中国人民反对中国共产党,那只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战术性动作。他当然知道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反共不过是反中的包装而已,真实目标是反中。切断与中国联系的手段可以无所不用其极,比如把中国做的一切事,甚至推动学中文和吃中餐也能说成是中国共产党统治世界的诡计,把中国塑造成“邪恶帝国”之类的冷战对手。

观察者网:可是中国进入WTO、经济逐步开放之前,应该也没有绝对把握认为我们一定会成为相对收益中的胜者,但中国依旧加入了WTO、实施了改革开放。

潘维:“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是美国的焦虑,不是中国的焦虑。中国改革开放是为了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只看到了中美的密切关系是“双赢”,从未考虑“称霸世界”。

但对美国外交精英集团而言,这么一直与中国交易下去,中国不久后在实力上就会与美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国。那时中国为所欲为,美国就失控了。所以,趁现在中国还弱,人均收入才1万美元,是发达国家的1/4,美国的1/6,美国以举国之力是可以及时摧毁这个“潜在的霸权挑战者”的。

对美国而言,你想不想取代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认为你有实力取代我,想取代我就能取代我。对美国而言,实力到了,取代霸主只是时间问题,是必然的。

美国以举国之力发力,并试图联合西方所有国家一起做,力量不容小觑。中国正面临沉重的生存压力是事实。

观察者网:既然美国有决心坚持“双输”,为什么就没有决心认为美国将来能扭转相对“输”的局面?

潘维:愿意付“双输”代价,就是为扭转“相对收益”较少的趋势。没了中美密切关系,甚至中国被击败,就没有美国“相对收益”少的问题了,美国就能持续享受称霸世界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