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方的企业规模毕竟有限,加上近两年中美在科技、经济上的博弈,使得为中企工作的不确定性再次增加。

协议签署后的一周内,主管塞国电信建设与改造的相关政府人员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对已经投入使用的电信网络设备进行安全评估,并对部分在建项目的系统技术方案进行重新审查,名义上是不论品牌、出身进行统一的调查,并要求技术人员提供备选方案,以便在查出“不可信设备”后进行及时的替换。虽然目前尚未收到一线明确需要替换中方设备的业主需求,但是我们心里都明白,在协议签署生效期内,类似这样的质疑以及由此衍生的反复工作,将逐步成为常态化。

周三接到了当地一个朋友的电话,告诉我已经有不少当地员工产生了从中方企业辞职的想法,理由是担心过长的中企工作履历,非但不能使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加光鲜,还有可能因信息安全等问题导致未来无法在其他同行业企业内继续工作。

比起外交上的远期顾虑,这种实打实在年轻人心中埋下的恐惧则更为令人担忧。美国营造出的“中国威胁论”以及广为散播的信息安全威胁的谣言,已经在塞尔维亚当地,甚至是欧盟各国产生了实质的影响。笔者最初关于美国一系列制裁手段的顾虑,一方面来自于芯片等领域的科技难以短期内弥补;另一方面就来自于对中企散播的谣言会极大影响各国毕业生在就业时的选择。企业能否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创造经济效益是其立身之本,一旦对企业的信任产生动摇,这种印象将很难在短时间之内进行扭转。

朋友转达顾虑后,表示出了无奈,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立场,在当前疫情笼罩的局势下,有一份工作还是难能可贵的,过于长远的暂且不要考虑,能够维持稳定的生计才是第一位的,且中企在社保等费用上的足额缴纳,也能看得出企业的雄厚实力。朋友随即表示这也是大部分当地员工内心矛盾的一部分,一方面迫于生计要继续工作,另一方面担忧自己在中方被制裁后存在失业风险。

说到底,还是希望能够更稳定地赚更多的钱。

娄昆:武契奇去了趟白宫,塞民众开始担忧自己在中企的工作

中企承建高速公路通车,武契奇在通车仪式上向中国工人致谢。图片来源:武契奇总统社交媒体

从笔者踏入塞尔维亚投身当地工程建设的第一天起,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虽然当地人民认可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友谊,也承认中国企业为当地人民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民众非常希望国家能够加入欧盟,以期自己能拥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