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70%以上归属完成人。”这是《深圳特区报》近日公布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中的内容。把研发成果的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从出资部门,转向这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或者团队,鼓励研究人员把研究成果变成科技企业。

这个“条例”释放的是科学家的积极性,破解的是基础研究原创不足的困境。“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法人微博刊文《这次立法能否点燃深圳原始创新力的“灯塔”?》引述任正非自问自答道,“我们需要创新,找到一个又一个的机会点。如果我们把英国工业革命的指数定为100的话,美国今天是150,我国是70,中国缺的30是原创。”

华为公司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与华为资助全世界的很多科学家分不开,而这些科学家很多是坐“冷板凳”的基础研究人员。用任正非的话讲,我们还有一个战略研究院,拿着大量的钱,向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撒胡椒面”,对这些钱我们没有投资回报的概念,也就是说,受益的是大学。这让华为赢得了全球科学界的尊重,同时,也让华为有了世界科技最新动态的源头活水,为华为遍布世界的专兼职人才库,增加了源头动力。

《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对中国“知识经济”的引导,还有一些配套政策。例如确立公司“同股不同权”制度,并允许设置特别表决权的公司通过证券交易机构上市交易,从而保证上述股东在公司进行多次股权融资后,仍可以以较小的持股比例对公司享有控制权;再如免责——没有牟取非法利益或者恶意串通的,可以免予追究其在科技成果定价、自主决定资产评估以及职务科技成果赋权中的决策失误责任。

期待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通过放权,让基础研究科研人员的冷板凳,变得热起来。

作者:新华网 刘君

播音:新华网甘肃频道 郑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