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月16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召开了“阿富汗问题国际研讨会”。中国外交部阿富汗事务特使岳晓勇发表主旨发言,介绍了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中国对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等内容。 进入三月后,当国际舆论聚焦于关注俄乌冲突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3月21日至25日先后出访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其中,突访“亚洲之心”的行程让许多海外媒体直呼“意想不到”。 围绕这一系列动态,观察者网专访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

观察者网:2月初,岳晓勇特使的发言阐释了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五点共识、未来国际合作的三个方向,以及下一步中国对阿政策举措,等等内容。这篇发言中,您觉得有哪些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

刘宗义:五点共识的说法是我们第一次系统阐释,很值得关注。五点共识的主要内容是:期待阿富汗建立广泛包容的政治架构;实行温和稳健的内外政策;尊重少数族群和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一切恐怖主义;同世界各国和平友好相处,同邻国睦邻友好。

原来也经常听我们外交部的官员或者是发言人,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学者、官员讲到对阿富汗未来的一些期待。他们的很多表述也涉及到这五点,但如此具体系统的阐述,这是第一次听到。

观察者网: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中国现在已经明确了自己在阿富汗问题上的角色以及未来的阿富汗政策?

刘宗义:是的,其实我们在阿富汗问题上的角色一直是比较明确的。因为阿富汗是我们的邻国,阿富汗的稳定也涉及到我们国家西部地区的安全稳定。虽然说过去几十年来阿富汗一直处于战乱中,但对我国整体的安全稳定没有造成直接的影响,因为我们中国和阿富汗之间只有一条瓦罕走廊相连,而这个地方人迹罕至,很难通过。

但是阿富汗的恐怖主义和毒品问题,会通过中亚或者是巴基斯坦等地区对我国造成影响。特别是这种恐怖主义,因为过去阿富汗多年动乱,东伊运等恐怖主义组织在阿富汗有过藏匿、训练。这方面对我们的国家安全确实构成了比较严重的威胁。

观察者网:对于王毅外长近期出访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的行程,许多外媒也在揣测:“中国为什么突然转向‘中间地带’?”“这是否是俄乌战局迫使中国做出的决定?”“是否因为俄乌冲突影响到了‘一带一路’,所以中国需要提前布局阿富汗?”对此,您的看法是?

刘宗义:我认为这些说法是外媒的臆测。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对阿富汗的访问确实显得非常突然,特别是在俄乌冲突正在激烈进行的背景下。去年美国军队从阿富汗仓皇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夺得政权,外媒就臆测中国要填补该地区的权力真空,这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竞争思维在作怪,“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不能理解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所要发挥的作用和为维护地区稳定所要承担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