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评】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下称中国国知局)30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中国知识产权人才规模现已达到69万人,并设立了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的新目标。

侨报网评:建知识产权强国 中国可望可及

图为2月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邓鸿森。(图片来源:新华社)

可以说,这是中国推进国内知识产权文化建设达到的新高峰。去年10月,中国国知局发布《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评价报告》时披露,2019年,中国知识产权能力和绩效指数已升至全球第五位。在此基础上,经过不到三年的耕耘,中国国内已成立26家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知识产权人才规模达69万。

知识产权人才是中国发展知识产权事业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最基础、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对此,中国进行了全方位部署。

教育层面,中国50余所高校已建立知识产权学院,上百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专业;目前中国有超1400所学校、近200万中小学生在接受知识产权教育。这不仅体现出中国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更显示出国家层面的长远规划:知识产权学习要“从娃娃抓起”。

知识产权得到有效运用,离不开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除了大力提升知识产权的“输入”,中国还竭力保护知识产权的“输出”。

司法层面,中国司法保护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审理案件数量成倍增长,审判质效也大幅提升。中国法院和检察机关处理的知识产权相关案件成倍增长。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并不断更新,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

客观来讲,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起步较晚。一些地方民众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执法力度不强。但知识产权文化与制度的建设从未停歇,并在不断地以实际行动对标制度完备的发达国家。

到2025年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到2035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识产权强国这个目标,对于不畏质疑、不懈努力的中国来说,近在咫尺,可望可及。(陈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