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4月21日文章,原题:中国式的进口替代 在西方对俄实施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发现自己离不开西方的商品、服务和技术。为什么中国不存在这种风险呢?

过去数十年来,俄罗斯的国内工业体系遭到破坏,工业品逐渐被西方进口产品取代。随着关键经济领域的商品和库存零部件消耗殆尽,俄罗斯或将面临一场灾难。在现代中国逐步建立起国内高技术产业的背景下,俄罗斯的这一失败尤为明显。

中国始于1978年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为了使国家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工业化国家的跨越,也是为了在国内打造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这是中国政府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作出的决策。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工业领域吸引外国投资时,明确要求在最重要行业、拥有现代化技术的外资或合资企业接受监管。外资在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获得超额利润的同时,也需要与中国分享现代化的技术。在中国,获得创新经验和掌握现代技术的过程是由国家主导的。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在国家的规划框架内汲取外国经验技术,并打造自己的产业。

随后一个阶段,中国开始在高技术领域创建自己强大的国有和私有企业。现在,中国在通信、人工智能、空间科学、药理学、生物技术、医疗等诸多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中国拥有的世界规模最大的汽车工业就是白手起家的。如今,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国际市场上与西方品牌展开竞争。

俄罗斯很少有人知道,中国一直是西方遏制的主要对象。自2008年以来,全球有大量的制裁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针对的都是中国公司,其目的是延缓中国的发展,限制中国获得新技术。但西方的这一目标不太可能实现。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发动对华贸易战的主要理由是中国对美国实施“技术窃密”。作为回应,中国一方面加强外国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立法,简化外商投资规则。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中,中国为科技研发投入巨额资金,继续实施进口替代计划。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关键行业本土制造商的市场份额正在扩大。2020年,中国有233家独角兽企业,占全球总数的近40%,而美国有227家,占全球总数的38.7%。

通过上述方式,中国确保了国家安全。即使西方像对俄罗斯那样对中国进行封锁,中国可能也不会处于缺乏药品、零部件和必需品的境地。西方不会贸然对中国采取如此强硬的措施,因为那样做首先会伤害到他们自己。当然,中国大力发展自己的高技术产业不仅是为了自给自足和维护国家安全,而是通过打造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技术产业,大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刺激国内市场和整体经济发展。(作者米哈伊尔·莫罗佐夫,柳玉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