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ISEAS)曾出版过一份《2022年东南亚国家状况调查报告》,这是一项针对东盟十个成员国精英意见的调查,该报告显示63%的受访者欢迎美国施加地区、政治和战略性影响力,52%的受访者相信美国会做正确的事情,为全球和平、安全、繁荣和治理做出贡献。只有19%的人对中国持相同看法。在东南亚受访者中,美国是第二大最受信任的大国,仅次于日本。欧盟排名第三。与之前的调查一样,中国仍然是最不受信任的大国,58%的人对其表示不信任。

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固步自封。东南亚人也认识到中国对该地区未来的重要性。2022年,在ISEAS的调查中,近77%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东南亚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相比之下,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然而,大约76%的人担心中国的政治和战略影响力。当被问及如果东盟被迫与中国或美国结盟,他们会选择哪一个时,57%的受访者选择了美国,43%的受访者选择了中国。如果拜登政府愿意,它显然有机会改善美国在东南亚的地位。

贸易即战略

美国印太政策最明显的短板是经济。尽管中国在东南亚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但美国仍然是大多数东盟成员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高质量非基础设施投资的首选来源国,更重要的是美国位于科技价值链的更高端。华盛顿需要采用更积极、更协调的公私合作方式来利用这一优势,促进美国的贸易和投资,而不能只让私营企业或市场力量发挥临时的作用。

美国现在缺少的是一项多边经济计划。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一项由东盟提出的倡议,旨在优化东盟与澳大利亚、中国、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等国现有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由于美国与东盟没有自由贸易协定,因此没有资格加入RCEP。特朗普在2017年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被证明是一个巨大错误,此举让美国在一个“贸易即战略”的地区成为了局外人。

美国加入TPP的继任者——《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希望渺茫。在认识到这一政治现实后,拜登政府提出了《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但这一框架现在仅徒有虚名——其内容仍有待填补。

目前,该框架只杂乱无章地列出一堆待办事项——促进贸易发展、提高供应链韧性、开发清洁能源、投资基础设施以及确立技术、劳力和数字经济标准,但这些计划还需要被整合成实际政策。尽管如此,该框架至少还承认有一个缺失的经济短板需要弥补。但即使出台更详细的政策,这些计划也不能替代美国参与一项与CPTPP规模相当的多边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