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上周五“杀”疯了,英镑、欧元和日元全线新低,本周正要乘胜追击,没想到中国央行出手了,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到20%,人民币对美元跌势暂缓。上周四美联储宣布再次加息75个基点后,美元指数上演“疯狂星期五”,英镑对美元跌幅超3%,其他非美货币也未能幸免,欧元、日元都跌出新低,涨疯了的美元在周一本欲延续涨势,未曾想中国央行宣布自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我们这次的操作很专业,属于不花钱办正事的范畴,首先普及一下,央行降低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这个业务和个人基本没关系,外贸企业常用来锁定汇率,规避外汇波动风险。什么是远期售汇?太专业的不好理解,我们举例子来说明,比如说老张开了一家外贸工厂,接了一批订单,按照厂里的生产安排,得3个月以后才能开工,而价值10万美元的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也就是说这10万美元3个月以后才用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概是7:1,70万元就能从银行买到10万美元,但是老张现在肯定不想买,因为生产需要资金,三个月时间太长。可是以目前美元的强势来说,三个月之后再去买,假如人民币贬值到了8:1,老张得拿80万元才能换10万美元,订单是现在接的,三个月后成本涨了10万,很可能这笔订单就白干了。对老张的担心,银行很贴心地推出了远期售汇业务,只需要老张和银行签一个协议,三个月之后,不管汇率是涨是跌,老张都可以按7:1的汇率从银行买美元。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个问题,如果3个月以后人民币升值了怎么办?人民币对美元变成6:1了,60万人民币就能买10万美元,那老张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但并不后悔,因为只是少挣了而已,总比贬值了多掏钱要好得多。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客户是没什么风险了,那银行就不怕人民币贬值?要想规避风险很简单,只需要把客户的远期购汇需求变成银行现在的需求就行了。老张和银行约好了三个月之后按照现行的7:1汇率去买美元,银行在签完远期售汇的合同后直接锁定10万美元,等待客户三个月以后履行协议即可,就算到时候人民币对美元跌到8:1,银行也没有任何损失。这个业务非常贴心,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外贸大国,银行替企业承担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同时自己不承担风险,挣企业的服务费和手续费。远期售汇业务相当于把企业远期的用汇需求提前到了现在,本来客户是3个月以后才需要,一旦做了远期售汇业务,银行现在就需要锁定或冻结10万美元,如果不这么做,贬值风险就由银行来承担了。也就是说,远期售汇业务办得越多,银行冻结的美元也越多,美元流动性减少,缺什么,什么涨价,美元升值意味着人民币贬值,远期售汇业务办得越多,资金量越大,人民币下跌风险越大。本身远期售汇业务就是帮助企业规避人民币贬值风险,但是这项业务办多了又会推动人民币贬值,有了贬值的预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又会选择远期售汇业务,恶性循环了属于是。为了规避或者缓解恶性循环,央行在2015年制定了外汇风险准备金制度,规定准备金利率为0,准备金率分两个档位,0%和20%,本次调整就是从9月28日起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原来的0%上调到20%。还是举例子来说明,老张和银行签了一个价值10万美元为期三个月的远期售汇合约,银行需要向央行缴存20%的准备金,也就是2万美元并且缴存期间没有利息。这笔钱交上去就不能动,也没有利息可收,就损害到银行的利益了,本来0%的时候,这个业务银行没有成本或者成本很低,现在要交2万美元,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即便开展业务也会把成本转移给客户,比如提高服务费和手续费或者要求企业交保证金。老张看到这里,对要不要做远期售汇业务就很犹豫了,毕竟三个月以后的事谁能预测到,说不定人民币就涨了。20%的外汇风险准备金,提高了办理业务的门槛,做远期售汇的企业少了,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就会相应减少一些。远期售汇业务的资金总量不大,调节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还是属于预期管理,一般情况下,当人民币贬值预期较强时,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当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时,下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2020年10月,人民币升值期间,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下调为0。现在的情况是人民币贬值的速度有点快,央行需要稳住人民币的下跌趋势,所以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提高到20%,延缓人民币下跌的势头。我们把远期售汇业务背后的逻辑搞懂了,就不难理解央行的此番操作。这里我们说句大实话,虽然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能够缓解人民币的下跌,但实际作用并不大,主要还是起到心理暗示,发挥预期引导作用。人民币贬值最主要因素还是美元加息后,美元指数太强势,而人民币没有跟随加息,我们有这个底气应对,调控的工具还有,目前为止才用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