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众沿用过去的产品设计经验,造“欧洲人民的汽车”,而非“中国人民的汽车”。

在燃油车领域,大众、丰田等巨头掌握汽车产业的定义权,什么是好车,哪些功能前装,国内主机厂只能亦步亦趋。

如今,电动车时代来临,大众等车企的代际优势不再,全球车企重回同一起跑线。当大众还停留在“油改电”的1.0阶段,小鹏以及华为等国内厂商已在城区、高速等场景开展智能驾驶测试,进入智能电动汽车的2.0阶段。

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厂商在智能化领域已落后于中国。就以国内最常见的OTA(远端升级)为例,大众ID车型首次升级并不支持OTA升级,需要消费者前往线下网点进行升级。

普华永道分析指出,“大众ID系列是优秀的电动汽车,但还不够智能。”

在大众ID.4的论坛,车主称赞车辆底盘、续航的同时,还会吐槽大众糟心的车机系统。有车友直言,大众ID.4更像是半成品,显示屏时常连不上信号、有时还灰屏,语音交互形同虚设,“车机系统做的甚至不如大众燃油车”。

有车友调侃表示,“有时用CARPLAY导航,突然地图不动了,但是声音还在,这算不算留有一丝余地提供导航?”

买不来的技术积淀

车机系统成为大众的弱点,他们自己也是承认的。主导大众实现电动化后,赫伯特·迪斯在过去3年时间内,一直试图推动大众智能化的进程,包括将大众集团相关研发人员全部整合成为CARIAD员工,专门负责大众自动驾驶的研发。

除了内部架构调整,赫伯特·迪斯还尝试大规模并购和投资。2019年,大众以26亿美元的价格注资自动驾驶算法公司Argo AI;并和博世集团达成合作,共同开发通用软件平台以集成自动驾驶算法。

今年2月,市场传出大众有意收购华为自动驾驶部门,报价数十亿欧元。之后又有消息称,大众挖走原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菁以及五百名华为工程师。苏菁曾负责华为ADS汽车全栈解决方案研发,是华为车BU的元老。

原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华为苏菁

今年4月,大众在中国组建CARIAD子公司,是欧洲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其研发人员增长一倍至1200人,其中90%以上为中国软件人才。

赫伯特·迪斯的一系列举动,都是为了扶持大众“亲儿子”CARIAD走上正轨。2021年,迪斯披挂上阵,推进大众E2.0软件研发,意在建立统一的软件平台,囊括保时捷、奥迪、大众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