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摘编自书籍《韧性时代》,作者是未来学家、经济学家、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观察者网已获授权转载。

【文/杰里米·里夫金】

鼓吹效率至上的人们虽然头脑敏锐,却对一个从一开始就显而易见而如今刺眼的矛盾视而不见,这个矛盾在把科学化管理原则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开始就很明显。那些所谓的“愚蠢劳动力”在泰勒看来,要么连最简单的机器操作都看不懂,要么不明白任何商业要素,但却至少懂得在减少劳动力成本的同时加速生产更廉价的商品的后果。

世界各地的工人都意识到,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更多产品,虽然效率更高,但是难免意味着需要的工人更少,从而导致劳动力减少和失业人群增加。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工业生产的效率已经非常高,企业以更廉价的制造成本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同时辞退冗余的员工以节省劳动力成本,并对在职员工的补偿金上限进行压缩。

消费危机

工人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对科学化管理和效率至上的盲目崇拜,迎面撞上了消费危机。因为工人越来越少,工资越来越低,留下制造商“四面楚歌”。一边是生产商积压了大量库存,另一边却是零售商店门可罗雀。

亨利 · 福特是第一个醒悟的人,意识到现代流水装配线的效率造成了“消费赤字”;他为资本家同行们提出了一个闻所未闻的理念,即美国公司应该慷慨地为工人加薪并减少每周工作时长。“否则,谁会买我的车?”他问道。

工人与流水装配线 亨利福特博物馆图

难能可贵的是,福特把他的理念付诸实践。他首先将8小时工作制制度化,其他企业巨头不情愿但也迅速效仿这一做法;他给工人们加薪,这依旧是遭人憎恨的事,因为其他公司的领导者依旧固执地坚守效率至上的信条,而效率至上强调引入更廉价、更高效的技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为公司带来更多利润回报。

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一边恳求公众“结束买方罢工”,但另一边,它的成员却继续用更便宜、更高效的机器取代“生产力低下”“无足轻重”的工人。1925年,美国国会对此进行了干预。国会就国内地方性失业问题,在参议院的教育与劳工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得出的结论是:“技术进步”是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据参议院委员会的报告,那些被解雇的人处于失业状态的时间越长,即使被重新雇用,所得的薪水也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