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有新发现:中国的"一带一路"从煤厂转向数据中心。投资数据显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一直在从标志性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转向资本密集度较低的领域,如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
日经新闻统计了英国《金融时报》DiMarkets外国直接投资监测系统提供的中国新的"绿地"投资,其中包括从头开始建设业务。2022年,信息技术、通信和电子元件方面的投资总额为176亿美元,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启动时的六倍。
这意味着有更多像塞内加尔新政府数据中心这样的项目,该中心位于首都达喀尔以东半小时车程处,由军队看守。该设施于2021年完工,是一个与中国合作的项目,服务器由华为技术公司提供。
管理该设施的国家机构Senegal Numerique的总经理Cheikh Bakhoum说,该中心将一直保存在西方公司运营的外国服务器上的数据带回塞内加尔,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重新获得了数字主权。
塞内加尔还利用中国的资金安装了一条海底电缆和城市监控摄像头。Bakhoum说,摄像机的数据是用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的。
日本芝浦理工学院副教授持长大说:"中国在2000年代末开始出口国内开发的数字基础设施”。
他说:"随着华为扩大其海外投资,这一趋势在2013年前后急剧上升”。
生物技术一直是中国投资的另一个大的增长领域,在2013年至2022年期间膨胀了29倍,达到18亿美元。
新冠疫苗的开发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到2022年底,中国向全球出口约20亿剂疫苗,向新兴国家伸出援手,而主要疫苗制造商所在的欧洲则专注于满足当地需求。
中国的阿博基因生物科学公司已将信使RNA疫苗开发技术授权给印度尼西亚的初创公司Etana Biotechnologies,该公司去年建成了一个疫苗生产设施,目标是生产1亿剂疫苗。
Etana公司的企业关系主管Andreas Donny Prakasa说,技术许可是追赶世界的一条快速通道,而中国的反应最快。
在中国投资转向IT和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同时,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支出也在下降。
在推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对化石燃料开发的投资已骤降至十年前的百分之一。中国政府在2021年承诺,不在国外建造新的燃煤电厂。
与金属有关的项目的支出,如铝生产,自2018年达到顶峰以来,也一直在下降。
这部分是由于在信息技术等"软"领域的投资成本较低。每个化石燃料项目平均投资7.6亿美元,采矿业为1.6亿美元。另一方面,生物技术,每个项目只需要6000万美元,IT服务需要2000万美元。
这可能意味着接受国的风险较小。中国一直被指责使新兴经济体陷入债务陷阱,让它们背负过多的债务,并在它们无法偿还债务时接管港口等基础设施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