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8年,“特大空情事件”如若再临,中国已经能凭实力反击时隔28年,“特大空情事件”如若再临,中国已经能凭实力反击

紧急升空的E-767预警机

如此大的阵仗去应对区区8架飞机显然很不正常,那么很可能是高新-8号对日本自卫队雷达实施了干扰,使得日方误认为有大机群逼近,结果引发了这么一场无头苍蝇式的骚动。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也就能证明中国已经能单独发动大规模电子攻击,“软”杀伤再也不是似有如无的鸡肋。

而“硬”杀伤能力的典型代表是去年珠海航展上公布的新机,也就是中国第一款电子战斗机歼-16D。作为我国正式列装的第一款专职电子战斗机,军迷们对它寄予了厚望,甚至将它与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战斗机E/A-18G相提并论。由于电子设备性能的不公开,这两者孰优孰劣很难对比。不过相较于F/A-18,歼-16在机体上有着先天优势。受限于机体大小,E/A-18G一般挂载2-3个吊舱,挂两枚反辐射导弹,剩下的挂载副油箱。而歼-16D即使满挂4个吊舱,依旧能挂载4枚鹰击-91反辐射导弹与2枚格斗弹,由于本身机内燃油较多,对副油箱需求并没有E/A-18G那么高,即使加装也不会占太多外挂点。从这个角度上说,歼-16D的潜能要远大于E/A-18G。

时隔28年,“特大空情事件”如若再临,中国已经能凭实力反击

航展上的歼-16D

至此,在电子战方面,中国基本上已经没有了空白,而且起步瞄准就是E/A-18G、EP-3等世界一流电子战机型。而且从近几年中美海上电磁对抗的情况来看,哪怕是当年的“特大空情事件”再次出现,中国空军也能凭实力与美军一较高下的能力。

小结:通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子战能力就从“不能望其项背“跑到了与世界一流争高下的水平,各种繁杂的型号也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推陈出新。展望未来中国电子战机的发展,已经相对完整的中国电子战体系依旧有些欠缺。运-8和运-9两种中型运输机相对国外的大型民用客机,作为改装平台还是有些不足(因此图-154客机改装的电子战机始终保持活跃状态)。相信未来随着大型飞机平台的进一步成熟,中国电子战的整体能力也将有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