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做现役武器消耗太快之后的快速补充;封存的另外一个意义,则是可以在退役期间寻找合适的买家,然后以较高的价格再销售出去,并用以此获得资金来补充军费。因此封存是一个很专业的技术活。并不是所有的武器与装备,退役以后往仓库或者码头上随便一扔,就算是处于封存备役状态了。比如对一些战斗机的封存,就需要对其内部,特别是发动机的部分,注入大量的密封油,甚至直接用类似“保鲜膜”的高分子材料把机体内外,整个的密封起来,这样才可以防止封存的战机在封存期间生锈或者产生其他的自然性老化。在被封存的10年甚至15年之后,还有被开封启用的可能性。而从护卫舰一直到大型航母,退役后的封存步骤比战斗机的封存要复杂的多。因为舰体庞大,里面是设施设备更是五花八门。

比如小鹰号退役后的封存,就需要每年专门拨款数亿美元,然后再常年保留有几十号人,在小鹰号上不断的给设备注油刷漆,就是担心封存期间的舰上设备彻底锈蚀老化,而无法再次启用。因此退役后专门进行封存的大型舰艇极少。在退役航母中,也只有小鹰号1艘。被专门拨款封存了11年之后,也最终宣布退役拆解。等于封存期间投入的大量资金与人力物力,全部打了水漂。而经常在网络上出现的、4艘大型常规退役航母摆在一起的情况;实际上这4艘航母没有1艘是处于被拨款封存状态。都是在退役以后即完全废弃,等待拆解而已。因此把大舰封存时刻准备战争的情况,不到全部退役舰艇中的10%;而另外一些退役后宣布进入封存期的舰艇,其实都是为了更好的对外销售。也就是已经提前找好了接盘的下家,

少数是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下家,才被迫转让临时性封存。而接盘的他国海军也知道。如果看好了大国海军某艘准备退役的、性能与剩余寿命都不错的军舰;那么最好在原舰宣布退役前就提前支付定金;一旦宣布退役就直接让接盘团队把该舰开回去;或者再支付一笔资金,把老舰进行一定的改造升级后再开走。这在专业上叫做“接手热舰”。接热舰的好处是基本不存在因长期停航而出现的舰上设备生锈失灵的问题。当然历史上也出现过,因为谈好的接盘方因为临时出现资金不足等情况,最终被迫更改下家,导致多艘大舰中间被迫封存3到5年的案例。至于为何说200万吨的封存舰队从来没有存在过,明天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