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国,歼31,隐形战机,F35

 

  “歼-31被广泛认为模仿、偷窃了F-35的技术”,美国《国家利益》网站9日的评论充满了恶意。该文称,歼-31在上个月的航展上得到很大程度的“负面评论”。例如,美国一名资深飞行员当时告诉美国海军学院网站,歼-31一旦入役,或许能挑战美国第4代非隐形战机,“它们最终将与我们的第5代战机相媲美。它们也应该能那样,因为工业谍报活动很活跃。”文章还引述另一名评论员的话称:“中国战机能否像西方战机那样‘隐形’?接下来5年或10年我们才能知道。”但更多的媒体从更宏观的层面评价歼-31,路透社称,随着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展现出更自信的姿态,发展隐形战机能使中国更好地投射其实力。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0日特意提到,歼-31首次公开亮相是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参加APEC会议期间。五角大楼在一份有关中国军力发展的报告中称,歼-31是中国的第二款国产隐形战机。歼-31和F-35大小相同。隐形战机对于中国空军从基本上的国土防御发展到有能力进行攻势和防御作战很关键。

  《航空知识》副主编王亚男10日告诉《环球时报》,无论是歼-31还是更早些时候亮相的歼-20,都应该算做是中国对隐形战机的尝试性发展。他表示,回顾美国隐形战机30多年的发展历史,最初的F-117被证明实战性不强,服役不久就退役了;以争夺制空权为主的F-22也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大规模列装;在这些基础上研制的F-35,仍出现各种问题。由此可见,隐形战机的发展道路充满未知,即便是走得最远的美国,也仍在探索其作战方式和战场角色。王亚男认为,中国发展隐形战机的后发优势在于可以少走一些弯路,节省一些研制时间,但想短期内就在歼-20或歼-31等型号上实现超越美国,还不太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