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当前“一带一路”相关8个国家已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相关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资商业银行成为“一带一路”人民币推广使用的主力军。截至2019年末,共有11家中资银行在29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设立了79家一级分支机构。以中国银行为例,截至2019年末累计跟进重大项目超过600个,相关机构全年办理人民币清算量超过4万亿元。此外,汇丰、花旗、渣打等外资银行也看好“一带一路”前景与人民币业务,加大了资源投入与金融合作力度。

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人民币使用率逐步提高

结出丰硕果实尚存诸多挑战

近年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落地、生根、成长,结出了丰硕果实,但也存在诸多挑战。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区域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国际货币竞争日趋激烈,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一带一路”建设及人民币使用均受到冲击。

报告认为,挑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政经环境复杂多变、风险交织;二是金融体系欠发达,存在双重脆弱性;三是外汇管制严格并存在较强的货币惯性;四是成熟完整的人民币使用体系尚未形成。

赵雪情表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金融体系处于发展之中,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有限,资本实力相对较弱,高度依赖外资,存在双重脆弱性。从内部来看,表现为“高杠杆+外资化”。过去10年,“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债务持续增长至71.1万亿美元,杠杆率达219.7%,创历史新高。西方资金持续渗透深耕,在匈牙利、印尼等国政府债务以及权益资产中占有较高比重。从外部来看,表现为“高外债+赤字化”。一些新兴市场存在不同程度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如乌克兰经常项目赤字规模占GDP比重达3.2%。为了保障国际支付,支撑经济发展,新兴市场大量举借外债,其中美元融资占比超过80%。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一带一路”新兴市场金融脆弱性进一步暴露并加剧,引发资本外流、市场震荡和债务风险上升,致使“一带一路”建设可能放缓,危害人民币存量业务安全和增量业务可持续性。

此外,报告指出,从跨境使用来看,相较于西方发达经济体,“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企业和金融机构并未充分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截至2019年末,仅有23个国家的48家银行在华设立了机构。

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人民币使用率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