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系系主任张骥研究员则从法国政党政治演变与2022年大选的角度来分析欧洲内部政治思潮、政党局势的转变。他认为,2017年大选终结了法国将近半个世纪相对稳定的两党对立的政党格局,这一转变并没有随着2017年大选结束而停止,反而继续有着此消彼长的发展,目前处于胶着状态。法国政党政治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特征,第一,传统大党虽然持续孱弱,但衰而不亡,正竭力摆脱困境,但目前为止还没有走出泥潭。第二,极端政党的影响持续上升,但天花板还没有破。第三,非传统的新型政党虽异军突起,但后劲不足。第四,政党政治日益碎片化,缺乏核心政治力量,法国政党的碎片化,包括政党博弈陷入一种胶着状态。
关于“脱欧后英国对外政策”议题,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朱联璧从英国“脱欧”后面临的北爱尔兰海上边界、苏格兰独立问题等视角出发,分析了英国政府未来对外关系面临的挑战。英国政府在北爱问题上与欧盟形成不小的谈判冲突,且北爱内部也存在族群割裂、民众敌对的现实情况,因此未来存在巨大不确定性。在脱欧和新冠疫情等问题上,保守党政府的处理较为粗糙,面对重大危机缺乏跨党派合作或重开共识政治的尝试。今后相关问题将成为英政府“脱欧”后短期内难以消除的后遗症。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张飚主要针对英国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做了分析评估,该文件是英国自1940年以来最重要的战略调整,外界对此期待很高,不过在具体执行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高层能否坚持下去,机构之间能否协调配合等等。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马斌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姚乐合作汇报了英国保守党对华强硬派及其政策主张。马斌指出,保守党对华强硬派主要来自右翼,过去其政策主张主要是重新审视中英关系与中英合作项目,但在新冠疫情下又出现新变化,第一是中国在新冠中的责任,第二是中国的经济合作质量,第三有一部分声音要求对中国进行清算。长期以来,强硬派一直是英国对华政策中的一个修正力量,给中英关系稳定发展制造过一系列障碍。目前短期内来看,强硬派是中英经济文化合作的重要挑战,长期内仍是不确定因素。
在分论坛三“地中海地区国际关系现状与发展态势”的讨论中,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孙德刚表示,在百年变局下,新科技革命、新军事革命、新能源革命相互影响,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比例在此消彼涨,西方大国抱团取暖,发展中国家则走向分散。在这一背景下,地中海秩序在四大领域发生重大变革,第一海权与地缘政治,第二海洋与蓝色经济,第三气候与海洋生态,第四争端与海洋法。而围绕这一新秩序,地中海地区形成六大力量,第一,美国领导下的北约,美国成立了第六舰队,总部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通过第六舰队把地中海作为主要作战区,美国想成为地中海的警察,现代地中海的宪兵。第二,俄罗斯将地中海地区作为南扩的延伸,特别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黑海舰队以及2013年成立地中海分舰队,在东地中海地区形成俄罗斯影响力。第三,欧盟,萨科齐时期2007年提出地中海联盟计划,主张欧盟南下。第四,英国脱欧后主要利用塞浦路斯两处军事基地扩大对地中海的影响。第五,土耳其提出蓝色家园计划作为其东地中海战略,从土耳其到叙利亚,再到利比亚、巴勒斯坦哈马斯和北塞浦路斯,形成带状结构。埃尔多安意在恢复土耳其海权,打破西方不公正待遇。第六是伊朗,伊朗是波斯湾国家,在红海、地中海和阿拉伯海形成三海联动,形成什叶派抵抗联盟,也把力量伸到东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