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日经中文网1月18日文章,原题:日企中国业务进入新阶段的困惑 总部位于日本秋田县大馆市的东光铁工公司的副社长伊藤均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不安之中。“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的焦点内容是与中国的供应链,这个方案恐怕会对无人机业务产生重大影响”,这样的担忧挥之不去,是伊藤均感到不安的原因。

东光铁工从事的业务是农业和工业用途无人机的开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8月该公司宣布与东芝能源系统合作,开发使用无人机来检查基础设施服务。认为存在商机的东光铁工正为目标加紧进行准备。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挡在面前。那就是日本政府将向国会提交的经济安全保障法案。该法案提出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如果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委托给其他企业,需政府提前审查。

为降低成本,东光铁工的无人机使用中国生产的通用零部件。伊藤均担心的是,这个原因会导致审查时间延长或无法过审,“如果连马达等不属于精密技术的中国产通用零部件都不行的话,将很难生产出具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

可能以经济安全为由,会不会过度限制与中国的业务——日本经济界对此充满警惕。零星传出的法案内容模糊。“什么不能做,又允许做什么,希望能说清楚”,见到从事中国业务的企业人士时,每个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这么说。

日本开始认真考虑经济安全问题,是在特朗普政府与中国在最先进的高科技技术上出现更深矛盾后。美国要求盟国一同排斥中国大型通信设备企业华为等的设备,日本被迫作出应对。关于具体限制对象,今后仍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中美对立发展走向和美国意向等因素的影响。

拜登政府对中国的严厉态度似乎没有放松迹象。为牵制向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发起挑战的中国,以经济领域为中心扩大制裁对象的趋势在持续。日本似乎在努力与美国联手。但重要的一点是,日本政府不能借助这样的理由,采取排除所有怀疑对象的方式。日本经济产业相萩生田光一表示,“(经济安全保障法制度的)可预测性很重要。不应是某一天就突然不允许做生意的制度”。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究竟要和中国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如果不明白这点,就无法针对因制定经济安全法而进入新阶段的对华业务做出准确预测。(作者高桥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