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下旬,随着美国联邦储备局(美联储)第一次宣布加息75个基点,美国经济的重要指标,即美国股市指数已持续下跌超过一周,开始进入了美国股市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四次熊市。

在受美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40年来最高通胀和美联储28年来最激进货币紧缩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美国的投机商与金融从业者开始“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抛售美股”,美国30年期固定抵押贷款的平均利率,也从2022年1月的3.25%上涨到6月的6.13%,创下了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新高。

“末日博士”一语成谶,美国衰退陷入滞胀,制造业回流成泡影

在美国金融环境持续收紧,通货膨胀又持续攀升之际,一个问题就随之而来,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积极运作,现任总统拜登也签署“美国供应链行政令”,要求“振兴和重建国内制造能力,促进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之后,一直被西方鼓吹的“美国制造业回流”又怎么样了呢?

美国的经济学家会委婉地说“美国制造业已经降温”,而另一些指标就会不客气地指出,所谓回流根本没有这回事。譬如全球第二大集装箱航运集团,丹麦马士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从货运情况看,几乎没有看到美国或欧洲制造商,将生产撤回其国内的迹象,而全球供应链同样也没有因为拜登当局的意志,而发生一些“重大变化”。

不可否认,环顾特朗普、拜登执政时期的经济情势,外界总能看到一些体现“制造业回流”特征的重大事件。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发生在2017年。

当时,尚未发动对华贸易战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试图邀请台湾富士康公司在美建厂,后者随即计划在美国东北部的威斯康星州斥资100亿美元,新建一家可带来1.3万本地就业,用于生产高端平板显示屏的巨型工厂。特朗普随即称该项目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末日博士”一语成谶,美国衰退陷入滞胀,制造业回流成泡影

但富士康公司在斥资6000万美元买下地皮之后就暂缓推进了项目,其理由也很简单:美国的生产成本高。到2021年4月,随着美国基本完成其政权更替,富士康也正式放弃在当地建设大型工厂的计划,这起风波虎头蛇尾的结局,也暗示着美国“制造业回流”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