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报时评

唐福勇

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经济衰退”的“阴霾”笼罩在全球上空。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鲍威尔6月22日表示,美国经济存在衰退的可能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上周五大幅下调了美国经济增长预期,目前预计2022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2.9%,低于其4月份作出的增长3.7%的预测。IMF还将美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2.3%下调至1.7%,并预计2024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低至0.8%。

山雨欲来风满楼。如果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陷入经济衰退,其对全球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会对未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回望过去,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虽然过去90多年,但其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影响却早已留在了世人的文字与记忆中。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全球应竭尽全力避免陷入经济衰退尤其是大范围经济衰退甚至大萧条。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变,世纪疫情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处于重构之中,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更推高了全球能源与粮食安全的风险。事实上,不仅美国正陷入经济衰退的“阴霾”,其他国家诸如西方国家通胀继续爆表,消费者信心下调。英国5月份CPI同比升至9.1%,创40年新高,加拿大5月份CPI同比增长7.7%,是1983年1月以来最高。欧元区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不升反降。很明显,我们所看到的通胀压力、对利率上行的担忧、全球能源与粮食安全的危机等,都预示着一场风暴正来袭,经济衰退的担忧正开始笼罩市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我们同样深受世纪疫情的影响,同样面临恢复经济和保持增长的难题。即使中国经济在下半年复苏,而如果其他主要经济体正迈向衰退,中国也将无法单独以异常强劲的速度增长。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注定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因此,中国至少可以早做以下必要准备。

首先,充分看清大时代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重塑的事实,持续推动我国向价值链高端转型和迁移。这需要我们加快步伐补齐短板,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早日实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其次,实现人才、技术与创新的有机协调。目前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退,人才红利逐步显现,要夯实基础科学研究,突破种业及各类高精尖“卡脖子”技术,实现核心组件国产化突破。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经济大环境中受制于人。

再次,把握“双碳”目标的时间节点与节奏,夯实能源基础保障,加快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争取早日实现“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总之,当前全球保护主义盛行,中国不仅要着力自身能力和技术的提高,更要关注外部市场的变化,在全球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及时调整优化出口结构,避免被动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