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根据彭博资讯报导,今年全球主要存储器厂总亏损或达50亿美元,历来最大;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WSTS)则预估,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下降4.1%,记忆体销售额将下降17%。

可见韩国半导体业形势的严峻程度,SK海力士这次终于怕了,宣布缩减资本支出。

2022年死神降临

如果没有美国在半导体业的横生波澜,韩国芯片业因存储器库存过多的一时吃瘪,有望在今年下半年缓解,并与中国进入另一个回合的技术冲刺。然而,美方的干预让韩国无法只考虑竞争问题,反而得考虑生存问题,因为华盛顿逼韩厂离开依赖度40%的中国。(注7)

尹锡悦强调“国产化”,是认知到半导体“供应链碎片化”的趋势,国产化是自立,也是自保之道。

然而,以韩国之力,实现半导体制造全国产化是不现实的,其余不论,光是稀土,就有81.5%来自中国(2022年),被日本切断的化学原料,自制成本也压不下来。简言之,有些节点无法克服,有些需要时间克服,而无论如何,美国都不让韩国有克服的机会,因此其内部才会有“以台积电为鉴”的声音,主张韩国最应克服的其实是美国蛮力。

自1997至2020年,三星在中国投资171亿美元,对美投资只有对中投资的22%;而SK海力士则将中国当做唯一海外投资目的地,投资总额达249亿美元。若这两家韩厂从中国撤资,又想防止资金都流入美国的方式,就是将投资留在本土,戮力于供应链各环节的国产化。

问题就在于如何在撤资的同时,还能保有中国市场利润。就像许多问题一样,总会绕回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尴尬。

美国的“死神之手”对韩国之所以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在于中国芯片业的竞争力正在迎头赶上,韩对中半导体出口之所以低靡,原因之一就在于中国正快速提升自主力,韩制中间产品正在流失中国客户(注9)。简单说,脱钩正在自然发生,美方的介入,或能帮助韩厂分散市场。

但反过来说,要保持竞争力,就得投资于最靠近客户的地方与本土竞争厂商短兵相接,价格赢不了就努力提升技术,撤离第一线就意味着远离瞬息万变的商机,加速了于己不利的脱钩。

再者,美国真想扶植的是在该行业实力相对薄弱的日本,任凭美方安排,韩国不见得能讨到多大的便宜。

因此,在对中国出口下降与“半导体保卫战”的反省里,韩国也正在思考扶植服务业在中国抢占市场,以摆脱命门行业对中国的高度依赖。只是,这必然是一个地狱般的转型过程,一方面,主力产业要分散投资于各大经济区域,另一方面,扶植非主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谈何容易?尤其韩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仍不高,没数字化怎么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