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学者网站3月6日刊登帕米尔咨询公司执行副总裁默茜·郭(音)的文章,题为《亚太地区太空行业的发展——本杰明·查尔顿的见解》,全文摘编如下:

全球的专家、政策实践者和战略思想家对美国的亚洲政策持有不同看法。以下是英国牛津分析公司的亚太高级分析师本杰明·查尔顿的一些见解。

亚太地区太空行业正出现三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该地区政府日益认识到太空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韩国等正在发展自己的实力,这是对美国相关实力的补充,也更有针对性地按照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

另一个趋势是一批小型私人商业太空初创企业的涌现,尤其是在中国和日本,这些企业受到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美国其他“新太空”企业的启发。这些企业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发展程度相比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但其中一些极具创新性。从中期来看,东亚地区还是很有可能新出现一批重要参与者。

第三个趋势是政府太空计划的长期重心出现微妙转移,转向自然资源。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行计划和多国参与的“阿耳忒弥斯”计划——日本是重要合作方之一——都着眼于月球南极区域的资源。两国正致力于发展建设在轨空间太阳能发电站的技术。两国都有意在小行星上开采资源,日本实际上已经通过了促进太空资源开发的相关法律。

中国的太空活动显然具有竞争力,而且显然对标美国而不是亚洲其他太空领域强国。

中国现在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明确成为世界第二大太空强国。其他亚洲国家自然而然地将中国视为某种意义上的标杆。但它们并不直接与中国展开竞争,因为它们知道,想在太空活动各领域达到与中国不相上下的程度是不现实的。

日本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在太空探索领域展开了非常密切的合作。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是国际空间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全面参与了“阿耳忒弥斯”登月计划,是真正有价值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日本在探索小行星等前沿领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韩国可能将日本视为同级别国家及标杆。太空是一个先进技术领域,韩国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实力。它最近开始了雄心勃勃的行动,想要迎头赶上,但它起步太晚,而且预算有限。

中国目前还未达到与美国同等级别的程度,但它是唯一看上去有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国家。两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几乎为零,美国将中国视为对手。

太空影响着美中竞争的诸多方面:军事实力、高科技商业市场、战略自主以及获得盟友和伙伴的能力。

来源: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