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达到925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2.8%。中国新接船舶订单量已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成就,它也是强大的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缩影,这也意味着全球造船中心正在加速向中国转移,全球造船业的格局正在面临巨大变迁。

所谓中国船舶的超极化时代,不仅仅是船舶订单总量的爆发式提升,而且中国制造的船型也在发生结构性变革,中国在高技术船舶研发和建造方面正在向高端化攀登,这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全球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全球顶级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滑跃式、弹射式航空母舰以及中国正在建设的汽车运输船等等。,中国造船技术正在取得立体式突破。

中国船舶结构性变化反映了中国钢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没有中国钢铁技术上的突破,就没有中国造船业的顽强崛起。中国制造业的集群式发展,在造船和钢铁业上同样得到鲜明体现。

大型集装箱船舶止裂板全部实现国产,一举打破了日本钢厂垄断供货的局面。船用止裂钢是保证超大船体结构安全的关键所在。超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在钢铁材料领域一直是最前沿的技术,对装备和技术要求极高,生产难度极大。宝钢股份在超大型集装箱用止裂钢制造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为中国超大型集装箱船的高质量发展扫清了材料障碍。

化学品船舶双相不锈钢国产化率由不足50%提高到90%以上,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双相不锈钢船板集高强度、高耐蚀、高表面、低成本等优点于一身,满足了化学品船舶轻量化、免维护、长寿命、多品种的运输要求,适应了钢铁行业低碳绿色的发展趋势。太钢经过持续技术攻关,在2007年生产出第一张国产化化学品船舶双相不锈钢,填补国内空白。2018年,太钢成功交付世界最大吨位49000吨级不锈钢化学品船舶建造订单。这标志着太钢双相不锈钢成功应用于世界顶级船舶,制造技术成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航母用钢成功突破了卡脖子技术,并昂首阔步走到世界前列。航母用钢板必须具备抗腐蚀、抗磁、耐高温和耐冲击能力、高强度和高韧性等性能,尤其是甲板钢要能够承受30吨重的舰载机的强大冲击力,还要承受喷气式飞机高达几千度火焰的灼烧。过去,全球也只有美国俄罗斯等极少数国家具备这样航母用钢的生产能力,印度航母甲板钢是从俄罗斯进口,法国航母甲板钢要从美国进口。为了攻克航母用钢的技术难题,一重集团独立建造了世界上最宽的5.5米宽厚板轧机,在此基础上,鞍钢用了3年时间攻克了十几年都无法攻克的难题,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掌握航母用钢生产技术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