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万多人入境,以隔离14天为一个周期计算,至少需要15万个房间或床位,这是一个简单的乘法。”

“都什么时候了,为什么不能坚持就地集中隔离,非要搞居家隔离?”

“别指望所有人都是遵纪守法好孩子!有这么多人看着吗?如何保证他们隔离期间不偷跑出门乱窜?”

“北京已经出现了居家隔离不严导致的关联病例,能否对小区其他的住户有点责任心?”

这些话,来自这些天市民和网友的来信和评论,类似的观点还有不少,相信代表了不少市民的想法。上海为什么不搞“一刀切”,把所有入境者集中隔离?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暂时还做不到,因为目前还没有那么多资源。

今年3月22日,上海海关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过一组数据:上海目前每天国际进港航班约55架次,入境人员约1万多人。看到这个数据,可能有些网友又要“炸”了:为什么还让这么多飞机、这么多人从上海入境?

其实,在缩减航班上,上海已经做了很大努力。据官方信息,上海作为国内最大的入境口岸,2017年就已经有了136条国际航线,每个航线有多少飞机往返呢?仅上海至东京这一条线,平均每天就多达28班。由此可以推算上海口岸每天的航班总量。

上海为什么允许居家隔离?

上海16个区已经派遣人员入住机场值守,为入境旅客提供服务。孙中钦 摄

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又在全力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当我们千方百计争取更多国际航班起降上海的时候,作为上海人,我们大都享受过其中的红利。理所当然地,我们也应承担相应的义务。只享受利益,不履行义务,相信大家也会看不起自己。每天入境仅55架次,对于一个国际大都市,对于一座国际航运中心,其实已经少得可怜。

也许有人还是会坚持:什么都要视情而定,现在全球疫情大暴发,有的国家已经封城、封国了,我们为什么还要一直敞开大门?

来看看每天入境的这1万多人主要是些什么人吧。他们中,大多是身在国外的上海人和中国留学生,部分是从国外返沪复工的外籍人员等。将心比心,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如果在国外,你会不会担心,会不会希望他们回来?如果这扇门关闭了,又会是怎样的失望?

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开放、创新、包容是她一贯的品格。什么是品格?就是不因事因时而变的特质。在最难的时刻,依然坚持本心,这才体现品格的可贵。上海品格,是上海的竞争力,是上海的金字招牌。

话说远了,回到原先的话题上来。为什么不将入境人员全部集中隔离?因为每天1万多人入境,以隔离14天为一个周期计算,至少需要15万个房间或床位,这是一个简单的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