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新闻 - 军事频道 - 科学频道 - 科技频道 - 财经频道 - 健康频道 - 标签频道

军事:从科技视角看甲午之殇称中国海防能战方能止戈(5)

环球网 2014-09-16 11:32:03

甲午,海防,海军,科技,人才,军事篇-中日甲午战争120年祭

  “建国之初我国就从苏联引进了‘四大金刚’等大型驱逐舰,还有一些护卫艇、导弹艇等。”宋忠平说,那时我国就比较重视海军的发展。不过,由于国力太弱,提出来的很多较高的技术指标根本无法实现。

  1980年,我国进行了远程运载火箭试验,被视作我国海军发展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试验向南太平洋发射了两枚“运载火箭”,并派出中国海军特混舰队赴万里之外执行测量回收任务。此次任务催生了我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和远望系列行天测量船队,并且首次设计建造了大型补给舰,使海军开始掌握远洋补给能力。

  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海军作战范围都是“近岸防御”。1986年,时任海军司令员刘华清首次提出“近海防御”战略,海军作战范围也从“近岸防御”的300公里以内发展到上千公里,使作战范围进一步拓展。

  “之前我们都是小舰小艇在岸边作战,现在我们都是大舰,并且具备了一定的作战能力。”宋忠平说,从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的转变,是一个重大转换。

  不过,在专家看来,未来中国势必要打造自己的深蓝海军。

  2012年9月25日,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正式投入使用,这被视为中国海军朝深蓝进军的重要一步。

  “要以航空母舰作为战斗平台,这些是我国未来蓝水海军发展的方向。”宋忠平说,未来航空母舰将成为远洋海军发展的基本模式。

狂踩
(20)
30.3%
点赞
(46)
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