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美国政府对华采取极其强硬的立场,导致中美关系跌至1972年来的最低点。其中原因种种,但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地缘政治因素: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竞争。美国学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在“修昔底德陷阱”理论中描述了这种关系。但从历史上看,这种关系并非不可避免地导致战争爆发,而是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在当前可能导致核灾难以及世界变得比以往更加全球化的形势下,许多新的因素限制着最糟糕结局出现的可能性。

围绕当前中美对抗出现几种理论。其中一种理论认为,两国局势紧张的主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差别。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二战结束后英国之所以更容易地把世界主导地位让给美国,是因为两国是盟国,拥有一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面临来自苏联阵营的共同威胁。另一种理论则主张,冲突不可避免,过去的合作仅是对抗前的预备,当时中国还没强大到对美国构成严重挑战的地步。第三种理论认为,当前的对抗是非常态,当中美都意识到在全球化的世界中相互合作更符合彼此根本利益时,两国关系将变得更富建设性。

笔者认为,所有这些理论都应得到考虑,但现实情况将取决于双边的具体政策。一定程度上的对抗已然不可避免。美国一些精英对美国逐渐失去全球主导地位的失望长期以来不断增长。当然,他们不会将此归因于自身政策失误或历史大势,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历史终将以美国的胜利而终结。因此,发展壮大的中国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替罪羊:历史怎么会出错呢,一定是中国作弊了。这就是华盛顿声称中国欺骗了美国的缘由。他们指责中国借助华盛顿的优惠政策变得日益强大,但却没有向着华盛顿期望的方向改变。

事实上,美国对华接触和合作政策符合彼时美国的自身利益。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试图借助中国对抗苏联,之后美国公司又借助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收获巨额利润。因此双方都对合作感兴趣。问题在于,美国部分精英群体未能认清历史主流趋势。他们原以为中国将会发生改变,确切地说变得更加亲美,但事实是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多极化,美国主导全球的时代即将结束。正如一位美国学者所言,美国式的“历史终结”终结了。

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差别似乎是一个被低估了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两国政治体制如此不同,以至于美国很难接受中国在世界上发挥任何重大影响。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二战之后美英关系的情况,当时某个第三国从“效忠”英国改为“效忠”美国并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美英两个大国是盟友关系。但现在,任何一个对华友好的国家都可能被美国视为敌人或潜在威胁。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无疑极大限制了爆发冲突的趋势,但这并非唯一甚至并非最重要的因素。二战之前,英国和苏联也都曾是德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但这并没阻止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