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观察:中国要求汽车制造商到2025年使用高达25%的本地芯片
2024/05/16日经英语新闻 程廷芳、李璐璐和田田顺淑的报道
在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正寻求建立一个具有竞争力的、自给自足的半导体供应链。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要求包括上汽集团、比亚迪、东风汽车、广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在内的汽车制造商到明年将汽车相关芯片的本地采购比例提高到20%或25%,最终目标是将这一比例提高到远远超过最初目标的水平。
中国每年销售3000多万辆汽车,约占全球汽车销量的三分之一,但目前本地汽车芯片供应量仅占10%左右。
知情人士说,政府主导的本地采购指南目前还没有强制性。相反,奖励或信贷制度将鼓励国内汽车制造商遵守国家政策。20%-25%的目标既指每辆车的芯片数量,也指芯片在采购总价值中所占的份额。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说:”这个目标雄心勃勃,是要最终实现汽车芯片全部国产化”。
《日经亚洲》了解到,中国还计划增加其他电动汽车零部件的本地采购,如电子控制单元、显示屏、散热和充电供应系统。
中国政府推动汽车行业增加国产芯片的使用,正值中美科技战愈演愈烈之际。同时,主要经济体也在竞相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和电动汽车。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1月发布了国家汽车芯片标准指南,以加快建立更好的汽车芯片生态系统。
美国周二宣布,计划今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并在2025年将中国制造的半导体关税提高到50%。
汽车中使用的大部分芯片,如传感器、微控制器和电源管理芯片,并不需要尖端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这意味着中国芯片制造商和供应商可以从政策推动中受益,因为他们在技术上不会受到美国先进芯片制造技术出口管制的影响。
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汽车芯片至关重要,这也是汽车制造商通常不愿更换供应商的原因。该行业长期以来一直由英飞凌、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恩智浦和瑞萨等西方和日本企业主导。
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安东尼娅-哈迈迪说,2020年和2021年将出现前所未有的芯片短缺,这为中国芯片制造商进入国内汽车供应链提供了机会,因为汽车制造商争相抢购芯片。
她说,该行业的电动汽车转型是另一个机遇。
哈迈迪说:”在电动汽车领域,该行业尚未建立供应链,这意味着现在是新进入者进入市场的好时机。“对于电动汽车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供应链的彻底洗牌。中国公司认为电动汽车是装在轮子上的智能手机,因此在他们的心目中,许多适用于智能手机的技能和部件也适用于电动汽车”。
不过,她补充说,中国芯片制造商不可能完全取代外国芯片。就制动系统等关键功能而言,要取代成熟的国际供应商具有挑战性,但是,他们有可能在其他类型的汽车芯片领域获得市场份额。
许多芯片制造商将汽车芯片视为强劲的增长动力,并正在加紧扩张。根据研究公司YoleGroup的预测,由于电动功能大幅增加,每辆汽车的半导体价值将从2022年的540美元增至2028年的912美元,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430亿美元增至2028年的843亿美元。
中国的几家汽车制造商都拥有自己的半导体生产能力,如比亚迪生产与动力相关的芯片。中国也在尝试生产更多的功率半导体,如碳化硅,以获得汽车相关芯片的市场份额。欧洲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也与中国三安光电成立了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碳化硅芯片,继续为中国汽车市场服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口汽车近500万辆,同比增长近60%。其中,120万辆为电动汽车,同比增长77%以上。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优势明显,2023年电动汽车占全国汽车销量的18%,高于2022年的14%和2018年的仅2%。2023年,全球近60%的电动汽车新注册量在中国,近25%在欧洲,10%在美国。

日媒观察:中国要求汽车制造商到2025年使用高达25%的本地芯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