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杂志 2024 年 4 月 15 日莱尔-戈尔茨坦和内森-韦希特报道

在塑造未来战争模式的过程中,毫无疑问,世界各国军队都在寻求吸取俄乌战争的重要教训,从坦克的使用到反舰巡航导弹和无处不在的无人机的使用。对中国军队来说,这些经验教训甚至可能更加重要,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缺乏近期的重大作战经验。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军队在快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也严重依赖俄罗斯的武器和理论。

军迷:中国海军战略家对乌克兰击沉

中国媒体对乌克兰战争进行了广泛报道。中俄 "准同盟 "关系密切,这意味着中国军事分析家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对俄罗斯的军事表现进行无情的批评。然而,中国的军事分析家仍在深入探寻经验教训,以了解现代战争的形态。他们对美国使用新型武器和战略尤其感兴趣。

要全面了解中国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就必须对中国军事媒体进行全面评估。这些文章通常与直接参与中国军工综合体的研究机构有关。

为《外交官》独家撰写的这一系列文章代表了西方分析家首次系统地尝试从陆、海、空、天和信息等战争领域全面评估中国对乌克兰战争的评估。

两年前莫斯科号的沉没似乎给中国海军战略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的冲突中,海上冲突战场成了基辅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因为乌克兰根本没有什么海军可言。尽管如此,乌克兰还是让克里姆林宫为侵略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目前已击沉或击伤了俄罗斯吹嘘的黑海舰队三分之一的战舰,令人印象深刻。这场战舰 "大屠杀 "始于两年前,2022 年 4 月 14 日,乌克兰成功击沉了黑海舰队旗舰 "莫斯科 "号导弹巡洋舰,对俄罗斯的入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打击。

正如我们在本系列文章中所指出的,中国军事战略家一直在密切关注乌克兰战争以及黑海事件。为什么中国有兴趣揭开乌克兰成功对抗规模更大的舰队的秘密?当然,他们担心的是,自己的海军在过去十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也可能会受到类似非对称战术的攻击。

因此,研究一下中国主要海军战略杂志之一《舰载武器》上刊登的一篇对 "莫斯科 "号沉没事件非常详细和坦率的评价就非常有趣。该杂志由大型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研究所出版。文章暗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中国造船企业正在寻求从乌克兰成功打击黑海舰队的行动中吸取经验教训。

军迷:中国海军战略家对乌克兰击沉

文章附有 10 张从不同角度拍摄的 "莫斯科 "号导弹巡洋舰的高质量图片,以及几张导弹巡洋舰设计的详细线图,暗示了一种相当临床的方法。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的海军战略家们可能也不得不面对西方的反舰武器和相关战术。但是,也许更重要的是,现代中国海军的基础可以说是 "新苏联 "性质的。

解放军海军在许多方面都远远超过了俄罗斯的海上成就,尤其是在航空母舰的建造和实战方面。然而,正是俄罗斯的海军设计,尤其是传感器和武器,使中国海军得以 "大跃进 "进入 21 世纪。因此,对北京的海军战略家们来说,"莫斯科 "号的沉没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中国作者对 "莫斯科 "号是否真的是被乌克兰 "海王星 "反舰导弹击沉表示怀疑,指出这种导弹的弹头只有 550 公斤,只足够击沉一艘小型军舰,却不一定能击沉这么大的军舰。有人认为,袭击中实际使用的导弹可能是美国制造的 "鱼叉 "导弹。作者还简要评估了舰艇触雷的可能性,特别是因为照片中的莫斯科号严重倾斜,这意味着它可能因水线以下的船体破损而吸入大量海水。

最终,作者似乎勉强接受了巡航导弹可能命中的更传统的解释。分析认为,这些导弹很可能从北约位于敖德萨地区的一个 "秘密基地 "获得了精确的目标信息,据称该基地通过使用美国 "全球鹰 "等先进无人机,跟踪 200 公里范围内的所有俄罗斯战舰。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这份分析报告还简要强调了北约部队 "使用先进设备 "远距离部署潜水员破坏部队的能力。

中方的分析否定了俄方关于受损船只被拖回港口并在恶劣天气中沉没的说法,认为当时的天气实际上并没有风暴。它还驳斥了俄罗斯军方关于全体船员安然无恙的说法,认为这种说法缺乏可信度。通过评估文章所附的大量详细图片,这份海军分析报告得出结论,该舰很可能在舰内发生了 "剧烈爆炸和大规模燃烧"。

中方的分析对俄罗斯巡洋舰上的船员显然救下了搭载的直升机给予了一点表扬,但是,船员们仍要为未能保护或随后救援受损舰艇承担 "非常重大的责任"。关于拦截两枚来袭巡航导弹的任务,中文文章干脆利落地写道 "可以说,这很容易完成"。

然而,在同一份分析报告中也承认,舰上的 S-300 系统实际上无法有效拦截 25 米以下的海上滑翔目标。此外,中方文章还指出,"黄蜂-M "系统未能命中目标,AK-630 近防武器系统也同样无效。

中方在分析中强调,"莫斯科 "号最初于 1982 年服役于苏联海军,因此这艘老舰存在 "严重缺陷",并不是一艘真正现代化的水面作战舰艇。文章实际上引用了中国海军 701 研究所的一份报告,该研究所此前曾批评过俄罗斯的这一特定舰艇设计,认为其武器装备集成度低,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为了说明该舰确实来自上一个时代,作者指出,该级巡洋舰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它将重型武器--大型 P-1000 导弹装在笨重的罐子里,并安装在甲板上。这意味着设计不稳定,尤其是在战舰受损的情况下。

中国的这份评估报告毫不留情,甚至认为俄罗斯的造船业似乎存在设计和管理上的 "失误"。文章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海军优先发展水下装备...... "或潜艇部队,导致严重忽视水面舰队。

文章还指出,俄罗斯造船厂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大火,俄罗斯舰艇似乎每隔七到八年就会受到一次冲击。文章称,无论是舰艇设计还是资源都无法满足俄罗斯海军的需求。“莫斯科号 "显然在2018年进行了翻新,但这篇中文文章认为,由于资源限制,该舰没有升级现代损害控制系统,而且很可能在训练方面也存在重大缺陷。

这篇文章描述了俄罗斯海军与美国和英国等世界主要海上强国之间的巨大反差,这两个国家都拥有重视军舰损害控制的海军。中方分析称,这些更先进的海军都 "经历过大规模海战",这反映在他们的战舰设计、管理和训练程序中。因此,英国皇家海军的军舰拥有非常广泛的灭火防护装备。相比之下,俄罗斯海军缺乏相应的装备,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也许是决定性的缺陷。

尽管如此,可以解释的是,即使是这些领先的海军,近年来也出现了重大失误。文章称,在过去十几年中,美国海军舰艇上发生的火灾数量已经超过了 15 起,"火灾事故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印度海军的事故数量"。文章将 2022 年摧毁 "邦霍姆-理查德 "号两栖攻击舰的火灾描述为 "尴尬的局面",这可能表明美国海军的 "损害控制程序已经变得松懈"。

看来,两年前 "莫斯科 "号的戏剧性沉没已经提升了中国海军对损害控制的关注。可以肯定的是,中方的这一分析可能会额外引发有关中俄海上伙伴关系未来的棘手问题。与此同时,它可能会让人们注意到解放军海军自身在现代大规模海战经验方面的真正不足。

作者最后建议,解放军海军应确保向所有舰队单位适当分配消防设备。对于造船界来说,作者建议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进行损害控制,同时中国必须加深对现实世界损害控制经验的理解。最后,中方分析认为,"现代化的损管设备和严格的日常损管演练......可以有效降低战时舰船损失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