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月4日报道美国外交学者网站1月3日发表题为《让中美关系更有韧性》的文章,作者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埃利奥特国际政治学院西古尔亚洲研究中心非常驻学者金凯。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瑞安·哈斯2023年10月底刊登在《外交》双月刊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广泛传播。哈斯认为,“华盛顿应该致力于维护一个支撑美国安全与繁荣的有效国际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中国,而不是孤立中国”。他还谴责了与中国的“脱钩”,同时强调华盛顿在国内和国际及系统层面的对华政策要有耐心和弹性。

哈斯在文章中说:“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崛起历程,正是其决定融入世界、加入支撑全球秩序的相关机构的时期。”

因此,哈斯认为,华盛顿的对华政策需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以获得国内支持,并从长远的角度看待中国。他还敦促华盛顿通过盟友关系网获得广泛和持续的支持。

哈斯建议:“华盛顿应该致力于维护一个支撑美国安全与繁荣的国际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中国,而不是孤立中国。”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中美关系一直保持较好的韧性——也就是说,双方关系经历起起落落,但从未达到完全破裂的地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经贸关系对双方起到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但是,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紧张的经贸局势,“技术脱钩”的声音,以及最近的“去风险”口号,这些事态实际上剥夺了中美关系维持基本稳定的一个机制。对华盛顿和北京来说,更实际的问题似乎是,两国是否能够重新找到一种机制(或纽带),既能帮助维持两国关系最低水平的稳定,又能让两国经受住不可避免的起起落落。

从国际体系的角度来看,我们假设中美能够在近期和中期避免战争,在这种情况下,从长远来看,美国和中国可能会面临两种情况:要么华盛顿能够成功地将北京留在现有的国际体系中,并适度满足中国对地位和权力的需求;或者,中国将坚定地致力于建立一个与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平行的新国际体系,以逐步扭转中国在面对美国主导的盟国体系时的劣势。

当然,人们对中美紧张局面走向不可调和、最终爆发战争的担心并非完全没有根据。正如哈斯在文章中所示,片面地寻求孤立中国,对中国施加集体压力,并期望中国在与美西方的长期对抗中以突然内部崩溃的形式失败,这是不现实的——或者至少不符合美国当前的最佳利益。

然而,上面提到的两种相对和平的长期局面都各有困难。

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形势下,对华盛顿和北京来说,尝试建立一种有韧性的双边关系变得非常必要和紧迫。一个有韧性的中美关系将能让两个大国再次在相互容忍的范围内进行试探、调整、适应,甚至竞争。

当然,真正的挑战是如何重新定位和重建如此有韧性的双边关系,因为中美两国已有数年不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且贸易摩擦和技术“脱钩”已对两国整体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仅凭经贸“稳定器”,就能帮助中美关系在周期性波动期间保持必要的稳定,但未来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可能存在了。这表明当前两国关系存在一定程度的“脆弱性”。一个有韧性的双边关系,无论是受短期稳定还是长期和平驱动,都需要双方提供更多的选择、联系和机制。(编译/郭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