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成都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歼-20的生产厂家,以174亿人民币的价格被中航电测收购。

一家产值逾千亿、背后拥有歼-20这样的顶级军工产品的公司,怎么会被一个市值只有60亿的企业所收购呢?

其实,两家企业都隶属于中国航空集团,这次交易不仅具有战略意义,而且体现了内部资金的优化配置。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重大的并购事件,但实际上,这更像是家里的左手换右手。

2019年,中国国资委曾发布通知,对多家中央企业进行整合,目的就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竞争力。

这样的操作在外部市场造成了重大的震动,吸引了众多关注,同时也产生了正面的市场效应。

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样的策略既满足了国家在优化国有资产配置、提高效益方面的需要,又解决了成飞因长期研发和技术进步所带来的资金压力。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成飞集团

此外,国际合作方面的战略眼光,如与巴基斯坦共同研发的枭龙战机,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军工企业的国际地位和视野。

2018年,枭龙战机已成功出口到多个国家,这既带动了我国军工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打开了新的国际市场。

然而,大规模的研发和国际合作也需要巨额的资金,这也为此次收购提供了背景。

中国军工背景下的真实困境

中国的军工业与美国存在本质的区别。

在美国,国防工业主要由私营企业构成,如洛克希德马丁、波音和诺斯罗普·格鲁门等。这些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供应商和采购者的关系。

就比如洛克希德马丁在F-35战斗机项目中,与政府签订了数以十亿计的合同,价格往往是在与政府的竞争性招标过程中确定的。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数据,2019年F-35项目的总成本达到了1.5万亿美元,反映了市场导向和竞争力的决策制定。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而在中国,军工企业多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所以与政府之间的交易不完全是基于市场行为。

歼-20的研发和生产资金大部分都是国家投入的,而非来自私人投资或金融市场。

对于成飞这样的国有企业,其利润往往不是最主要的追求目标,而更多地是满足国家的军事需求和技术发展目标。

但这样的模式也意味着成飞在面对研发投入时,可能更依赖国家的预算分配,而不是市场机制。

这也意味着,中国的军工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时,可能面临融资压力,因为他们无法像美国的私有军工企业那样,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借壳上市,打破困局

这次收购的真正背后意图,可能是成飞的“借壳上市”。这是一个相当常见的策略,让原本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直接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一个已经上市的公司来实现间接上市。

此次交易最能说明问题的点在于,这两家公司实际上都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也就是说,本质上是左手换右手。那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蚂蚁吞大象?生产歼20的成飞集团仅174亿就被收购,用意耐人寻味

借壳过程中基本环节

首先,成飞将能够借助股市平台募集资金。

比如,2019年,中国的半导体巨头中芯国际就通过“借壳”方式在科创板上市,从而在短时间内募集了数十亿人民币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扩大生产、研发新技术,或者其他的投资机会。

对于成飞来说,歼-20是其核心产品,但军工领域的研发远不止于此。

在无人机市场,按照《国际数据公司》的数据,预计2023年,全球的无人机市场规模将会达到大约15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9.6%。

新型隐身飞机的研发同样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一架先进的隐身战斗机的研发成本可达数十亿美元,以F-35为例,其研发成本估计超过了400亿美元。

因此,通过上市,成飞不仅可以得到股民的信任和支持,还可以获得一个长期且稳定的资金来源。这对于推动其在全球军工产业中的地位和增强其竞争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经过这次收购,成飞不仅将获得资金支持,还将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国军工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通过这样的策略,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对接,更快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