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以巴冲突爆发后,中国立场与态度引起国际关注。新加坡学者分析说,中国寻求树立中立调停者形象,但料不会实质性介入调停以巴冲突。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文写道,中东向来不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点方向,和美国不同,中国很少卷入中东问题。不过,今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在该地区的参与,除了在3月成功斡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和解,也在6月和9月分别接待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和叙利亚总统阿萨德访华;沙特、埃及、伊朗、阿联酋等中东国家,也在8月加入中国为核心成员的金砖机制。
文章称,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也在努力提升自己作为全球和平力量的形象。这些都让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在以巴冲突这起重大国际事件上的立场,想看看试图扮演“和平缔造者”的中国能在这场危机中发挥什么作用。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国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共同的朋友,强调平息冲突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
文章认为,与西方国家普遍明确谴责哈马斯相比,中国的态度显得含糊。这与长期以来中国在各种国际冲突上力求不选边、倡导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的立场一致。这种谨慎的取态,也与中国长期以来与以巴双方的交往有关。
文章指出,中国一直都与巴勒斯坦保持友好关系,在道义上同情和支持巴勒斯坦,并在联合国为巴勒斯坦发声。与此同时,中国也从发展经贸关系的角度,与以色列保持密切交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潘睿凡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分析,中国力图向外界展示他们和其他大国一样,也有能力在以巴冲突中发挥一些角色,同时也寻求树立中立形象。
至于中国会否寻求在以巴冲突中发挥调停角色,潘睿凡认为,中国寻求树立调停者的形象,但以巴冲突对中国的外溢影响不大,因此中国可能提供会谈机会和政治论述,但没有必要介入调停,加大自己的风险。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庄嘉颖受访时分析,北京向来对包括哈马斯在内的不同巴勒斯坦政治势力态度友善,多次公开支持“两国方案”,近年来也致力与以色列加强合作,因此有潜力发挥调停作用。“关键在于中国是否有能力和意愿,以及愿意付出多少政治代价。”

新一轮以巴冲突爆发后,中国立场与态度引起国际关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