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将会走向何种结局?台湾学者周永秦今日发文分析“三种情境”(美苏冷战、英美模式、日本没落)后认为,这任一种情境中的行为者,都无法简单与当前的中国大陆比拟,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论述:“新冷战”。但他认为,当今的国际环境绝非冷战足以比拟。而中美也避免落入“新冷战”陷阱。
作者写道,中美关系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成为了显学,在这之前大部分的人把精力放在中东应对恐怖主义,或是在欧洲思考区域整合,中国大陆则悄无声息在这段时间数次弯道超车,晃眼到了美国“望其项背”的地步。毋庸置疑,当前研究国际关系的其一重要课题是,中美关系将会走向何种结局?
对此,作者指出,百家争鸣中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境:两强权终须一战的冷战情境;现任强权妥协的英美模式;以及新兴强权挑战失败的日本没落。
“但无可否认,这任一种情境中的行为者,都无法简单与当前的中国大陆比拟。也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论述:‘新冷战’,理由是美国再次遇到具有挑战自己实力的崛起大国,而双方正从军事、经济、科技、意识形态,乃至于世界秩序,各种意义上展开抗衡。”他说,新冷战既有过去美苏剑拔弩张的“既视感”,又有过去历史经验无法比拟的“新形态”,错综复杂更让人玩味。
不过,作者认为,尽管这个词相当诱人,但当今的国际环境绝非冷战足以比拟。事实上,如果真要以冷战看待之,恐怕是低估了美中竞争的维度、高估了冲突的强力度。
就低估维度而言,当年的美苏冷战还可简单区分经济、军事、理念的对峙,铁幕很明显将世界划分;然而今天的美中竞争,没有明显铁幕分界,双方经贸往来高度融合,理念冲突也非在同一频率上:美国重视非物质基础的“民主自由价值同盟”,中国大陆强调物质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多层次与多维度的冲突是当今美中关系一大特色,冷战一词难以化约。如果单以冷战角度视之,而妄想用“历史的终结”,终结掉今天的中国特色,难避免错误局势。
高估冲突强度在于,双方都有核武威胁,但当今中国的核武数,远远不及当年的苏联。即使美国智库做兵推,也多以范围有限的区域冲突为前提,还少有美中全面战争的操作。冷战时空的国际建制与组织仍未成熟,“实力才是一切”的现实主义道理大行其道;而当今各国已经有丰富(尽管未必有用)的互动网络,大国要直接在不明白对方意图下,积攒恐惧、达到总和、爆发战争,可能没有那么容易。相应的,各种灰色地带的对峙也大举上升,它还是从反面提升误判及擦枪走火的机率。也因此,美中急于建立护栏、防范翻车,是主要目标。
作者最后指出,尽管“新冷战”这个词相当诱人,但我们应避免过度使用过去历史名词来应用当前国际环境,这恐使我们错估实际状况所在。

中美关系将会走向何种结局?台湾学者周永秦今日发文分析三种情境后认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