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2024年5月11日米尔顿-艾兹拉提的文章

美媒:中国出口改善,却可能不是经济想要和需要的情况

今年第一季度出口的反弹,是中国经济目前唯一的亮点。这种改善可能会缓解2024年最糟糕的经济失望,但这种支持肯定无法提供长期的答案。从根本上说,这种力量来源对中国不利。事实上,它有可能分散政策制定者对他们必须培养的经济重点的注意力。

从表面上看,这些数据令人鼓舞。在经历了数月的下滑之后,中国的总体出口量在今年前三个月增长了1.5%,这是有完整数据可查的最近三个月。按价值计算的增长率为4.4%。然而,这一季度增长掩盖了一个事实,即整个增长发生在1月份。2月份和3月份的出口方向从1月份的高点回落,实际3月份的出口比1月份低9%。这种月度模式让人怀疑季度模式在多大程度上预示着出口形势的改善。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报告的购买模式,也让人怀疑这种改善的持久性。例如,美国商务部报告称,3月份美国进口的中国商品比六个月前减少了26%。欧盟委员会报告称,2023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比2022年减少了18%。日本的同期数据则比上一年减少了11%。此类数据比较很少有一致的,没有哪一个数据比另一个数据更正确,但情况有力地表明,中国出口的改善既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强劲,也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稳固。

任何出口改善的可能原因,都会使人们的热情大打折扣。如果出口确实出现了激增,那很可能是由于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贬值和中国的通货紧缩趋势共同造成的价格优势。根据《华尔街日报》最近的计算,在这两种趋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上的成本比两年前下降了约14%。计算结果附带的报告称,这种价格优势已成为中国出口的“火箭燃料”。但尽管如此,从上面引用的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价格优势还没有让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放弃正在进行的从中国采购的多元化努力。

除了有理由怀疑最近的价格优势是否提供了“火箭燃料”之外,我们还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这种增长是否是中国想要或需要的。毕竟,中国的目标是将其经济转向价值更高的产品,而对价格最敏感的正是中国希望放弃的简单产品。最近的定价优势如果奏效,将使中国的生产偏离中国希望的方向,回到中国欠发达的过去,那就是专门生产服装、鞋和玩具等简单产品的时代。毫无疑问,中国的出口增长还以牺牲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利益为代价。这可能会带来不错的数字,但却干扰了中国经济的下一步发展,而这正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建议中国采取的措施,也是中国政府坚持的长期目标。

即使中国接受了这种倒退的经济“解决方案”,目前的货币贬值和通货紧缩显然也不会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因为要维持这种出口增长,就必须这样做。更重要的是,这既不是中国恢复经济繁荣所需要的方向,也不是应该走的方向。这绝对不是解决中国巨大经济问题的办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