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陆战队驻菲律宾轮换部队,正在濒临南海的巴拉望岛鲁道夫蓬萨朗海军陆战队基地组织新一轮的培训课程,主要课题为依托巴拉望岛对南沙群岛岛礁进行登岛作战。
在美菲的规划中,局势一旦有变,中国在南海构建的岛礁体系,将成为他们的首要攻击目标。
【正在参加室内培训课程的美军陆战队】
而这一迹象的出现也表明,尽管已经失去地区战略主导权,但美国仍然在稳步推进自己的南海战略,并试图在军事层面上通过对岛礁实施“分布式海上作战”的方式来抵消掉解放军的区域优势。
事实上,“分布式海上作战”战术并不是一个新理论,早在2014年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就提出了这一理论的前身“分布式杀伤”概念,并在2017年正式将这一概念确立为美国海军“夺取海洋控制权”的核心作战概念。
【室内培训课程的沙盘主体是巴拉望岛】
美国海军之所以会这么做,主要原因就在于近些年解放军不断增长的海空军力量与远洋侦察体系。前者让解放军具备了在理论上重创乃至全歼美军航母打击群的能力,而后者则让解放军有条件将这一理论付诸于实际。二者互相结合,共同组成了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
正如我们今天所看见的那样,这一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极大地限制了美军航母打击群的活动范围与作战效率。而美军会提出所谓的“分布式海上作战”,就是想要通过将整个舰队化整为零的方式提高单舰在解放军探测体系内的隐蔽性,进而提高舰船的战场生存性。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舰船与其他装备最大的不同就是其拥有极高的独立作战能力。这让化整为零后的舰船依旧可以对解放军构成威胁,而为了“逮住”这些满海域跑的“独行侠”,解放军也势必要付出比对付一整个航母打击群时更多的精力。这一来一回,解放军原本攥在一起的拳头就被逐渐分化,而战场上的美军也就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示意图】
美军驻菲律宾的海军陆战队会选择这一战术也是基于这一理由,但与海军的战术在实施时主要以舰船为核心不同,陆战队的战术核心是南海上数以百计的岛礁。
按照陆战队的计划,他们会将进攻岛礁的部队压缩到只需要1艘小型登陆舰就能携带的程度,遇到没有防御部队的岛礁,他们就会立刻占领并在上面布置可以遥控的反舰导弹与配套侦搜设备,扩大己方在南海上的态势感知与打击能力。
而遇到有解放军驻守的岛礁,他们则会视防御部队规模来决定是否要夺下岛礁。能够夺下自然是最好的结果,但拿不下的话他们也可以通过在周边无人岛礁部署部队的方式让守军陷入被包围状态,并围点打援,攻击前来救援的解放军舰船。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无人反舰导弹发射车】
在这种情况下,解放军想要重新夺回制海权,解救被包围部队,就只能像扫雷一样一点一点地恢复这些被美军军事化的岛礁控制权。
这显然是一个大工程,尤其是在南沙群岛拥有230多个岛礁,且巴拉望岛与南沙群岛之间的距离要远远小于大陆与南沙群岛之间距离的情况下,化整为零的海军陆战队完全有能力在相对短的时间里构建起一定规模的反舰导弹网络,并在解放军用远程火力将其摧毁后进行有限重建。除非解放军能够永久性地控制这些岛礁,否则双方围绕南海岛礁的军事冲突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到消耗战状态。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斧导弹部队】
而且从成本上来说,这一消耗战对于美军而言是更划算的。他们只需要在这场消耗战中投入时间、陆战队士兵、一些小型登陆舰以及导弹,而解放军却需要投入规模不小的海空军力量。以至于哪怕美军只能利用这一战术击沉一艘舰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赚的。
好在,现阶段的驻菲美军并不具备大规模实施这一战术的能力。因为这一战术的实施前提之一,就是美军有能够廉价、快速、隐蔽登岛的小型登陆舰艇。而好巧不巧的是,这玩意目前还处于研制阶段,且已经严重超支。
按照最新公开的数据,一艘整体性能对标国产072型登陆舰的所谓“经济型”中型登陆艇的造价已经飙升到了1.5亿美元。而一艘对标国产074型坦克登陆舰的“轻型机动支援船”,其造价也高达6310万美元。
【美国陆军主导的“轻型机动支援船”】
这直接导致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这一“分布式海上作战”战术虽然有着极高的理论作战效率,一旦顺利实施,足以为解放军造成不小的麻烦,但现实却是美军压根买不起实施这一战术的配套舰船。
所以就算驻菲律宾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开始进行相关室内培训课程,这套战术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待在“室内”。纵使其能够在未来成功转型为“实战训练课程”,其整体规模也大概率与美军设想的相差甚远。
而对于解放军而言,我们需要做的也仅仅是进一步加强在南海海域的战略主动权,提高解放军的整体战斗力。以便在美军有能力实施这一战术时,解放军也有能力将他们的想法扼杀在萌芽阶段。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