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时期的冷战
20世纪中叶的世界,由于二战的影响,被划分为两大阵营:美国领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和苏联领导的东方社会主义。这两大阵营之间形成了一道明显的“铁幕”,导致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局势。
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在经济上是“平行市场”。这两国的经济体系几乎没有交叉。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双边贸易额十分微小,与全球其他主要国家的贸易额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当时的苏联主导的计划经济与美国的市场经济格格不入,两国经济在全球供应链上的关联度极低。
美苏争霸时间线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两国则是水火不容。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领头羊,其价值观和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存在根本的差异。
这种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对立,导致了双方在全球范围内的替代战争。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虽然是地域冲突,但背后都有美苏的影子,其中美国支持资本主义势力,而苏联则支持社会主义势力。
除此之外,文化也是冷战双方对抗的重要维度。美国和苏联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冷战期间,人文交流受到严重限制。
美苏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有限,两国的文化作品在对方的国家里也很难得到展出或发行。而反观当今的中美关系,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纯粹的对抗模式并不适用。
中国与苏联的显著差异
首先,要强调的是中美两国之间的经济纽带强度。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苏经济体系相对独立,彼此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很少。与此不同的是,现今的中美关系中,两国的经济已经深度融合。
2019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了7370亿美元。
而在技术领域,美国的苹果公司在中国拥有众多供应链合作伙伴,特斯拉也在上海建立了其在亚洲的第一家超级工厂。
并且,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国家和货物贸易国,与美国和世界之间的经济纽带也在越来越紧密。
世界GDP(2022)
冷战期间,苏联积极输出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美国资本主义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今天的中国,虽然也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但已经明确表示不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
中国在多个国际场合中,我国领导人都强调了各国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这种立场也在明显减少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概率。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从一个边缘的全球参与者逐渐变成了全球治理的主要行动者。中国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多个国际机构的重要成员,并在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领域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
这与苏联时代的封闭、对抗截然不同,表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采取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合作的态度。
所以在当下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多个层面上都存在着交融,这使得双方进入一个全面对抗的“新冷战”变得不太可能。
美国的现状
不可否认,尽管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其内外矛盾重重,使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影响力是有所下降的。
首先,美国的贫富差距仍在持续加大。
2020年的时候,最富有的1%的美国人掌握着国内近40%的财富,而底层50%的人只拥有不到2%的总财富。
这种极端的不平等现象在经济上不仅威胁到中产阶级的稳定,更可能在社会层面引发不满和冲突。
“占领华尔街”运动在2011年的时候,就对金融行业和政府进行了激烈的抗议,这是公众对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和企业的不公行为的强烈反应。
其次,美国的种族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020年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震惊了全世界。数十个城市爆发的暴力冲突和抗议,美国深层次的种族歧视问题和与之相关的社会不公,正在为美国未来的暴雷埋下引信。
美国贫富差距正在拉大
再看经济发展模式,美国“脱实向虚”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使美国变得“产业空心化”。而美国所经历的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型也并未带来预期的稳定增长。
相反,金融领域的过度扩张、泡沫化趋势,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凸显了这一模式的风险。
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大量印钞和持续低利率,但这些政策也将加剧其未来的通货膨胀风险和经济不稳定。
在对外政策上,美国的军事干预,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已经导致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损失。
伊拉克战争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花费超过2万亿美元,而且对于区域稳定性并无实质性的帮助,反而使得恐怖主义组织得以扩张。
结合以上种种,尽管美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但其内部的社会裂痕和外部的过度干预,正削弱着它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美国与中国进入一场“新冷战”,美国必定无法像上世纪那样,确保最终的胜利。因为此刻的美国,既不是上世纪中叶那个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美国,也不是冷战结束后的那个无可争议的唯一超级大国。
我想,面对未来,中美两国更应该要做的是密切合作,共同为全球治理做出贡献。如果中美因为某些短视的政策而选择走向对抗,那么全球的未来将如何?单从中美的经济体量来看,任何形式的全面对抗,都将带给整个人类社会不可估量的伤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