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的印巴空中冲突,成为歼-10CE战斗机实战能力的首次高光展示。据报道,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10CE在此次行动中表现优异,据称在与印度空军“阵风”、“苏-30MKI”、“米格-29”和“幻影-2000”等战机的交锋中取得显著战果。这一表现不仅验证了其配备的霹雳-15E超视距导弹和先进航电系统的作战效能,更推动其成为国际军贸市场的焦点。
近日,一架采用绿色出厂涂装的歼-10CE进行试飞,这被广泛解读为新出口订单的信号。尽管外界猜测可能是巴基斯坦追加采购,但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乌兹别克斯坦作为新买家的可能性更为突出。
早在2025年4月,外媒便援引乌兹别克斯坦国防部消息人士称,中国已批准向其出售一款“未知型号的现代战斗机”,备选方案包括JF-17 Block III、歼-10C或歼-35。这一时间点与当前绿皮歼-10CE试飞节点紧密衔接,显示可能已进入交付准备阶段。
乌空军现役主力仍为苏联时代的米格-29、苏-27和苏-25,其中部分机型已服役超30年,面临机体老化、航电落后和维护成本攀升三重压力。该国2022年将国防预算提升至GDP的2.1%(约8亿美元),明确指向装备现代化目标,而歼-10CE作为四代半多用途战机,可一次性替代其老旧的苏-27与米格-29机队。
另外,乌兹别克斯坦近年已逐步构建中国制防空体系:
2020年:采购红旗-9B远程防空系统,成为继土库曼斯坦后第二个装备该系统的中亚国家;
2025年初:列装KS-1C中程防空系统(射程50公里)和FM-90短程防空系统(射程8-15公里),覆盖全空域防御需求。 这些系统与俄制装备的兼容性问题,通过中方技术支援已部分解决,例如KS-1C在设计上适配俄式指挥链路。
若引入歼-10CE,可与中国防空系统形成深度协同效应。
从地缘战略的角度来看,俄乌冲突导致俄罗斯产能受限,且苏-30SM等俄制战机单价超5,000万美元,远超乌预算承受力,而且俄方无法按时交付,此时采购中国武器合情合理。 与此同时,中国提供灵活的融资方案(如分期付款),相较西方战机和俄制战斗机更具性价比 。
俄罗斯传统上视中亚为军售“后院”,但俄乌冲突削弱其干预能力。当前中俄关系总体稳固,俄媒虽对乌采购中国战机表达不满,却未实质性施压。美国因在中亚影响力衰退,暂未形成有效制衡。
乌国内存在亲俄势力对采购决策的掣肘,且可能考虑替代方案如升级米格-29或采购二手F-16。但歼-10CE的技术水平更好,体系兼容性更强,为其增加了决定性权重。
歼-10CE的绿皮试飞若确为乌兹别克斯坦订单,将标志着中国在中亚军贸从单一装备出口向体系化解决方案的历史性跨越。这种模式以防空-空战协同网络为内核,以性价比和融资支持为杠杆,不仅满足小国国防现代化需求,更重塑中亚地缘平衡逻辑。中乌是否真的达成这项交易,还需要我们密切观察。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14140214940484111/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