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4月10日报道据德国之声电台网站4月8日报道,在德国西南部弗兰肯地区的丘陵地带,仅有4000人口的穆尔芬根是一座不起眼的小镇。小镇周边却分布着许多家做全球生意的通风设备厂商。依必安派特就是其中一家。该公司首席销售官托马斯·尼恩贝格尔介绍说:“我们在全球经营,在最重要的几个国家总共设有30多个销售分公司。”

和许多德国中型企业一样,这家风机制造商也非常依赖中国业务,它既需要中国的巨大销售市场,也需要位于中国的生产基地。“在以往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公司的产业链是分布在全球各地运作的。目前,我们中国工厂所需要的生产材料大约有30%来自欧洲,而在德国的工厂,大约也有20%至30%的物料来自中国等非欧盟国家,”兼任中国工厂负责人的尼恩贝格尔表示,“最近几年我们正在尝试调整供应链,原则上我们在中国的工厂就应该为中国客户生产、用中国本地的供应商。我们希望今后两年实现95%的本土化率。”

在采访中,尼恩贝格尔不断重复“本地化供货、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的新战略,其目的就是降低全球化供应链的风险。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于尔根·马特斯指出,近几年欧洲各界都认识到全球分布的产业链会造成经济依赖性。

德国政府去年夏天发布的“中国战略”也强调这一点,这份文件虽然没有要求企业同利润丰厚的中国生意“脱钩”,但呼吁要高度警惕其中的风险。

尼恩贝格尔说,依必安派特目前根本就没有缩减中国业务的打算,反而还要进一步扩大。就在3月底,这家风机制造商刚刚在上海启用了新总部,从而让其中国分公司具备更强的独立自主运作能力。按照公司首席执行官克劳斯·盖斯德费尔的说法,这就是在“去风险”。

马特斯指出,依必安派特并非个例,许多德国企业的“对华去风险”战略都是如此。“许多企业都在提升其中国业务的独立性,这样的策略显然是可行的。”

然而,马特斯承认,让欧洲本土供应商替代原先的中国厂家绝非易事。“许多企业都反映,它们使用的中国制造零部件,几乎无法找到替代品。”

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齐佩利乌斯说:“德国企业增加了在中国的投资,这意味着对华经济依赖度只能部分降低,这是个问题。我还看到有些企业甚至把生产线从欧洲搬到中国,在那里大举投资,因为在那里设厂比欧洲更有利可图。”

根据中国德国商会今年1月发布的德企商业信心调查报告,大约一半的成员企业计划在今后两年内增加在华投资。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马铭博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更指出,许多德国企业甚至认为“最大的风险是因不在中国发展而失去全球竞争力”。

德企认为最大风险是“不在中国发展”

这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2023年8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