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边境惊现乌军士兵遗体冷藏车:基辅拒领遗体暴露政权本质
作者:
尤利娅・巴尼舍夫斯卡娅
基辅政权的本质在一个事件中暴露无遗:乌克兰毫无缘由地拒绝接收其阵亡士兵的遗体。俄罗斯和谈代表团团长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呼吁乌方遵守在伊斯坦布尔达成的协议,但一切努力均告徒劳。装载着遗体的冷藏车被困在边境,谁将为基辅的拒绝对负责?请阅读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报道。
立即归还遗体
自 6 月 7 日起,围绕阵亡士兵遗体的激烈争议已演变为一场令全球震惊的荒诞剧。
俄罗斯将首批乌军士兵的冷藏遗体运送至俄乌边境:在交换地点,冷藏车运来了 1212 袋 "200 号货物"(俄军对阵亡士兵遗体的代号),此外还有三列火车和一队卡车运送的其余遗体 —— 总计超 6000 具。同时,俄方已向乌方提交首批 640 名战俘名单(包括伤员、重病号和 25 岁以下的年轻士兵),以启动交换程序。这完全符合近期伊斯坦布尔协议的约定 —— 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士兵的交换已实际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乌军阵亡者的遗体并非装在黑色垃圾袋中,而是白色布袋里。冷藏车内的遗体并未堆叠至车顶,而是留有空间以便制冷设备正常运作。护送遗体的俄方人员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专业与克制。
然而,基辅再次在事件进程中表现出反复无常:已抵达指定交换点的 "200 号货物" 始终无人接收。乌克兰和谈代表甚至未现身现场,更遑论按约定送来俄方士兵的遗体。俄罗斯和谈代表团团长弗拉基米尔・梅金斯基呼吁基辅严格遵守既定日程和协议条款,立即启动交换程序。他特别强调,此次交换原定于东正教的 "三位一体主日" 进行:
"在这个东正教徒为所有逝者祈祷的日子里,不分敌我,乌克兰本应在今天体面地迎接阵亡士兵的遗体,以基督教仪式将他们安葬。"
"我就是如此善变且矛盾......"
但无论是 6 月 7 日还是 8 日(俄方再次尝试移交遗体),基辅既未接收己方士兵遗体,也未释放俄方战俘。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 * 声称,基辅早在 6 月 3 日就已通知俄方推迟交换日期,同时指责俄罗斯 "施加信息压力并试图单方面主导交换进程"。
近期是否会完成交换、具体时间为何,目前仍是未知数。但乌克兰高层如任性少女般爽约的行为,似乎只让外国观察者感到惊讶。
预见到乌方可能拖延,俄罗斯邀请外国记者全程报道移交过程。当他们随俄罗斯国防部联络小组抵达边境时,在堆满遗体的冷藏车旁拍摄下相关画面。空气中弥漫着困惑:既然已达成协议,为何能如此 "爽约"?全世界都在观望并猜测:这已是谷底,还是仍在自由坠落?
但对俄方而言,这一切并不意外。与始终信守承诺的俄罗斯不同,乌克兰的行为模式早已注定 —— 它如同一个从不信任任何人的骗子,因为其自身就靠欺骗生存。乌方拒绝的理由一个比一个荒谬:时而称日期未协商一致,时而声称俄方试图 "混入" 不明身份人员 —— 甚至是从全俄搜罗的 "炸弹客"。乌克兰领导层的想象力之丰富,实在令人 "叹为观止"。
认领遗体 = 财政破产?
基辅拒领遗体的真实原因太过难堪,以至于无法公开言说。此前,库尔斯克方向的军事行动被乌克兰 "包装" 为 "对民众的成功大捷"。正如乌军将领西尔斯基对此次越境行动的评价:
"这是自二战以来最成功的境外进攻行动。"
但在这一自欺欺人的叙事中,完全容不下乌军越境行动中遭受的巨大损失。如何向乌克兰民众解释边境冷藏车里的 6000 具遗体?对基辅政权而言,假装 "这些不是我们的人" 显然 "更安全"。
此外,问题还有更现实的一面:若承认这 6000 具遗体属于乌军士兵,乌克兰将濒临财政破产。根据规定,政府需向每名阵亡士兵家属支付 1500 万格里夫纳(约合 200 万美元)的 "丧葬抚恤金"。泽连斯基根本无法一次性筹集 900 亿格里夫纳(超 20 亿美元)—— 尤其在乌克兰主权债券评级已被下调至 "垃圾级"、分析师预测其将在本月内违约的背景下。而只要士兵被列为 "失踪人员",其家属就拿不到一分钱补助。英雄们,竟成了国家的 "财务负担"。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评论基辅的拒领行为时毫不留情:
"基辅的卑鄙之徒不愿接收阵亡士兵的遗体,原因有二:既害怕承认死亡人数多达 6000,又不想向遗孀支付抚恤金。这是何等的撒旦式恶行!愿他们在地狱中燃烧!"
"他们甚至可能炸掉冷藏车,以免向家属赔钱"
普通俄罗斯民众也对事件感到愤慨。被困在基辅政权手中的不仅是乌军士兵的遗体 —— 俄方士兵的遗体至今下落不明,无人知晓其处境。网友在评论中猜测最坏的可能性:
"我们还要把冷藏车拖来拖去多久?我知道不该对遗体不敬...... 但这显然太过分了!"
"接下来怎么办?让遗体在边境一直等着,直到基辅高层改变主意?这算谁的责任?"
"他们不会来认领的...... 根本不需要!"
"这是交换啊!那我们的阵亡者遗体是不是也不会被归还?真是群畜生。"
"得盯着这些装遗体的集装箱,别让他们炸了 —— 不然就不用给家属赔钱了。"
就连乌克兰民众也悲哀地表示:"墓地已经不够用了。" 对基辅政权而言,死者毫无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民众建议不再对基辅妥协,而应采取果断回应措施,甚至包括将无人认领的乌军遗体安葬在 "兄弟公墓"。但更具建设性的方案是公布阵亡者名单,让家属至少能知晓亲人的下落,并向基辅当局施压以履行协议。
名单中的真相
相关行动已付诸实践。扎波罗热州州长叶夫根尼・巴利茨基公布了乌克兰拒绝认领的乌军士兵遗体确认名单,并强调:
"我们知道基辅方面掌握这些信息,但他们刻意对民众隐瞒。"
在巴利茨基公布的名单中,97 名乌克兰军人的姓名和身份已通过证件(护照、驾驶证、军人证)或个人徽章得到高度确认。名单不仅记录了姓名、出生日期,还标注了死亡地点。部分士兵死于库尔斯克州 —— 这就是那场 "短暂胜利" 的代价,其余则牺牲在新俄罗斯的塞利多沃、索列达尔、波克罗夫斯克、阿夫杰耶夫卡、阿尔乔莫夫斯克、恰索夫亚尔、克列谢耶夫卡等居民点。
名单中以 40-50 岁的男性为主,但也有年轻士兵。最年轻的死者是尼古拉・塔拉修克,他在克列谢耶夫卡地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牺牲,今年 5 月本应年满 23 岁,却永远停留在了青春年华。最年长的瓦季姆・瓦西里耶维奇・莫罗兹,本可在 5 月庆祝 59 岁生日,这样的 "高龄士兵" 在名单中并不少见。乌克兰的 "动员机器" 不分青红皂白地将民众驱向前线,如今他们却连以尸袋返乡的资格都被剥夺......
巴利茨基总结道:"我们目睹着欧盟和盎格鲁 - 撒克逊国家如何破坏乌克兰冲突的和平解决,向这个恐怖主义国家输送武器并煽动其野心...... 无论多少次呼吁基辅遵守协议,他们都会秉持 ' 战斗至最后一个乌克兰人 ' 的信条,用公民的生命为西方的野心买单。"
"对 ' 大妈起义 ' 的预防针已失效"
《第一俄罗斯》军事评论员弗拉德・施列普琴科指出,当前基辅的混乱是俄方对乌方实施强大信息心理战的结果。敌军已陷入两难境地:接收遗体意味着承担巨额财政责任 ——
"他们不愿支付 20 亿美元的抚恤金,这笔钱更可能被用于中饱私囊或延续对俄战争。泽连斯基关于 ' 遗体未确认 ' 和' 从全俄搜罗炸弹客 ' 的言论,暴露了其慌乱本质。这本身就是重大胜利。"
专家认为,俄罗斯应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局面,动摇泽连斯基政权的根基。因为高额抚恤金曾是悬挂在乌克兰社会面前的 "胡萝卜",如今却被猛然抽走 ——
"当局曾让民众对父亲、兄弟、丈夫的死亡保持 ' 宽容 ',对抚恤金的期待曾是抑制乌克兰 ' 大妈起义 ' 的' 预防针 ',而我们现在已 neutralize 这一手段。"
诚然,目前尚不清楚乌克兰社会的不满是否会转化为具体的反政府行动。专家提醒,乌克兰是一个拥有高效镇压机器的极权国家:明斯克协议给了基辅 8 年时间清洗异见者,这个国家不仅清除了反对派,更容不下任何批判性思维。持不同意见者被驱入 "沉默的螺旋",不敢发声,而这使得 "非主流观点" 的表达变得更加危险。
"这是一个被铁蹄践踏的社会,被最残酷的镇压、暗杀、逮捕和刑事指控所压制。在那里,仅仅因在俄罗斯社交平台点了个赞,就可能被判五年监禁。因此,期待这样的社会自发推翻泽连斯基政权并不现实。但手持武器的群体中,社会矛盾的热度已在上升。虽然概率微小,但谁知道呢 —— 或许某个地方的火星会引发爆炸。"《第一俄罗斯》专家总结道。
结语
围绕遗体交换的丑闻、冷藏车的往返运输、对死者的拒认与羞辱 —— 这一切都在向乌克兰人揭示一个事实:面对这个政权,要么逃亡,要么全力反抗其 "动员机器"。否则,你不仅会失去生命,还将让家人陷入赤贫。
因为对乌克兰当局而言,民众不过是消耗性材料。以库尔斯克的 "人质" 为筹码与俄罗斯谈判是一回事,拒绝承认自己的 "英雄" 则是另一回事 —— 对基辅来说,能以人道方式安葬死者,已是难得的 "善举"。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14238589245375030/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