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也是清初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满清入关一统天下的关键人物。

因为这些功绩,多尔衮不到16岁就受封为睿亲王,顺治登基之后,他又被顺治先后尊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

但是令人奇怪的,生前受到顺治礼遇的多尔衮,在死后不但被顺治褫夺封号开馆戮尸,连宗室身份都没能保留。

从生前荣耀到死后连尸首都不能保全的折辱,顺治对这位曾经扶他上位的“皇父摄政王”,到底存有怎样的态度?

他大荣大辱的人生经历,又与清初的政局有何深层关系呢?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夺位之争拥立顺治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据说因为突发脑溢血“端坐而崩”,死前既没有指定继承人,也没来得及对后事做任何交代。

当诸王、贝勒和满汉大臣从皇太极猝死的震惊中回过神来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围绕着皇位继承一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皇太极死后,诸王、贝勒之中以多尔衮和豪格实力最强,两人也都各有一派支持。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文才武略兼备,他早年跟随皇太极征战蒙古各部,因功受封为贝勒,又掌镶白旗,是后金时期有名的“四小贝勒”之一。

皇太极改元崇德之后,豪格被封为和硕肃亲王,掌正蓝旗,皇太极死时他已有35岁,比多尔衮还大了三岁。

此时皇太极的其他两个儿子都非常年幼,而豪格本人“容貌不凡,有弓马才”,且又“英毅多智略”,是皇位继嗣的主要人选,得到了皇太极生前亲自掌管的两黄旗大臣的支持。

豪格又派出心腹找到郑亲王济尔哈朗,扬言两黄旗大臣已定下由他继承皇位,现在就看济尔哈朗的态度,以此争取到了王公中辈分最高的礼亲王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支持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有了这个铺垫,济尔哈朗和代善一致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应该承继大统。

多尔衮虽然是豪格的“小叔叔”,但他才智过人,早年跟随父兄南征北战,战功也非常卓著,同样很受皇太极的器重,被皇太极封为何所睿亲王,皇太极还自称“朕爱尔(指多尔衮)过于群子弟”。

与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也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而八旗中的两白旗就由多尔衮和多铎兄弟执掌。

两白旗的诸王素来与豪格不和,他们认为“若立肃亲王,我等俱无生理”,于是力主多尔衮继位。

皇太极虽然礼遇多尔衮,但也是在前期为了与八旗贵族抗争,稳固自己的势力而着意为之,等到皇权稳固后,他又扶持多铎和多尔衮对立。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多尔衮与多铎在夺位之争时建立的联盟,虽然有血缘这个纽带,但也因为利益存在对立。

在被两白旗诸王和多铎、阿济格拥立时,多尔衮就一直持有谨慎的态度,当两人跪请时他争夺皇位时,多尔衮就表示“若果如此言,予即当自刎”。

满人入关之前虽然也有“兄终弟及”的说法,但是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努力,父子相承的观念已经被满族贵族普遍接受,皇太极死后两黄旗“立帝之子”的呼声就是证明。

“帝之子”除了豪格之外,还有皇九子福临和皇十子博穆博果尔,福临的母亲,就是日后辅佐两朝的女政治家孝庄文皇后庄妃。

就在诸王大臣私相谋立的时候,庄妃召见多尔衮,逼他立自己的儿子福临为帝。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庄妃和多尔衮之间有过什么政治交易后人不得而知,但是就在皇太极死后第六天的正式册立会议上,多尔衮不仅主动退出争夺,还提出“当立帝之第三子(实为九子)” 主动拥立福临。

纵观“夺位之争”的前前后后,多尔衮虽然选择拥立福临也有自己的考量,但是他的支持,无疑是福临登基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拥立福临为帝时也表示福临年岁幼稚,并提出了自己和济尔哈朗为“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的建议。

福临继位之后,多尔衮也顺理成章地成为辅政大臣,顺治帝登基告祭天地的时候,也给了多尔衮极高的礼遇,称呼他为“摄政父王”,为他建碑纪绩。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顺治二年,因为击败李自成之后又攻克扬州“定江南”有功,经过济尔哈朗和其余大臣的商议,决定给多尔衮加上“皇叔摄政王”的称号,给予他“代天摄政,赏罚等于朝廷”的权利。

顺治五年,多尔衮又被尊为“皇父摄政王”,比之前的“皇叔摄政王”更近一层。

但也有史学家指出,“皇父摄政王”是多尔衮自称的,其用意就是凌驾于顺治之上,为自己登基造势。

多尔衮死后被追罪时其党羽交代,多尔衮在顺治五年就流露过“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的想法。

支持福临登基,本身就是多尔衮在自己无法继承皇位的情况下退而求其次,以“摄政”之名独揽大权,使得顺治母子只能任他摆布。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福临登基时,两黄旗索尼、图赖、鳌拜、锡瀚、巩阿岱等六人于三官庙盟誓效忠顺治,六人如同一体。

顺治登基之后,多尔衮为了自己能够登上皇位,便开始分化打击这六人联盟,锡瀚和巩阿岱等人率先背叛,受到了多尔衮的提拔。

索尼因为立场坚定,顺治朝被一再构陷,最后被夺官抄家,在昭陵容身,而另一位辅政亲王济尔哈朗早在顺治二年就被罢免了辅政职务。

因为“恶其不附”这个原因,多尔衮黜落了许多人,很多人在他死后攻击他任人唯亲“凡伊喜悦之人,不应官者滥官,不合伊喜悦之人滥降”。

不过在治理朝政方面,多尔衮也确有才干,清军入关之后,为了尽快完成满汉一统,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多尔衮采取了很多缓和满汉矛盾的措施。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他一边下令整顿吏治,一边和皇太极一样,加紧网罗汉族的人才,任用、倚重确有才能的汉官。

重用汉官、缓和满汉矛盾的做法自然也影响了满族贵族的利益,因此也遭到了满族贵族的不满,这也是别人攻讦他“任人唯亲”的原因之一。

他也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每次入朝都会出现“诸臣跪迎”的场面,后来他干脆不入朝办事,而是把诸王公、大臣召集过去,将王府“以朝廷自居”。

这些举动自然也遭到了顺治的嫉恨,顺治亲政后说“睿亲王摄政,朕惟拱手以承祭祀,凡天下家国之事,朕既不预,亦未有向朕详陈者”。

所以据此来看,顺治朝时皇帝和太后对多尔衮的礼遇,不过是碍于情势不得已而为之,多尔衮死后,顺治很快就向多尔衮发难了。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死因存疑,死后被清算

清史中记载,顺治七年多尔衮在出猎古北口外时因坠马跌伤致死,时年三十九岁。

关于多尔衮的死因,清朝官方的说法是因病而死,但是因为包括《清世祖实录》在内的满清官方记载中,对多尔衮之死只有很简单的一个“薨”字,所以很多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在民间以及当时外国传教士的记叙中,关于他死因的记载有骑马时从马上跌下,伤到了脚或者膝盖,又有用错了药,死于谋杀之类的说法。

谋杀多尔衮的对象,除了孝庄和顺治母子之外,另一个被怀疑的对象就是顺治朝初期另一位辅政济尔哈朗。

这种说法唯一的根据就是多尔衮围猎时济尔哈朗随行,而且济尔哈朗又是多尔衮的宿敌,大家就由“宿敌”和“死时在场”这两点推出了济尔哈朗谋杀多尔衮的猜想。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这想当然的猜想,比孝庄和顺治谋杀一说更加站不住脚。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多尔衮到口外围猎时,“率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及八旗固山额真”等一大批亲贵,并非只有济尔哈朗一人。

而且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哥哥阿济格和多尔衮的心腹也在随行之列,重重保卫之下,济尔哈朗很难有谋害多尔衮的机会。

其实除了官方的记载和传教士的记叙之外,在关于多尔衮外出围猎的日记里有另外的说法:

顺治七年十一月十三日,皇父摄政王因为身体欠安而感到烦闷“欲出口外野游”,十二月初七日宿于喀喇城“病重歇息”,初九日戌时“皇父摄政王猝薨”。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由此可见,多尔衮至少在十一月十三日就已经身体不适,外出围猎之后病情加重,从病重到去世只有两天时间,所以抢救不及而死。

不管是被谋杀,还是因病致死,多尔衮死后并没有对他的死因提出质疑,他死后顺治“闻之震悼”,亲自率领大臣缟服迎至东直门外五里,尊多尔衮为“成宗”,依照帝礼下葬。

然而就在两个多月之后,之前在多尔衮旗下的苏克萨哈首先跳了出来,向顺治检举多尔衮的许多罪状。

之后多尔衮的心腹、余党纷纷倒戈,和他的政敌一起争相攻讦多尔衮,拿到把柄的顺治很快就宣布了多尔衮的“十四桩罪”,下令将多尔衮削爵、撤庙、抄家后还不解恨,又掘墓鞭尸予以羞辱。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顺治十二年有大臣上疏称颂多尔衮的功勋,尽管句句在理,但仍被济尔哈朗骂了个狗血喷头,这些大臣之后又被流放到宁古塔充军,多尔衮之前培植的势力也彻底土崩瓦解。

多尔衮虽然被顺治切齿痛恨,但是他对清朝做过的贡献仍然无法磨灭,所以一百多年后的乾隆不但为他翻案重修坟茔,还恢复了他的封号和宗室身份,一桩陈年旧事才彻底有了定论。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结语

政治从来都是冷酷无情的,所以正史中只有冷冰冰的利益和算计,只有在野史中,才会有一些人情方面的猜想,比如顺治朝扑朔迷离的“太后下嫁”和有关多尔衮死因的争议。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就在孝庄文皇后于皇太极去世第五日召见多尔衮,为自己儿子谋求皇位之后,原本支持皇长子豪格的以索尼等人为主的两黄旗,在之后也改口为“必立其一”的含糊说法,之后又在崇政殿的正式会议上旗帜鲜明地支持福临。

就连豪格本人在正式会议上说自己“德小福薄,非所堪当”,然后“固辞而罢去”。

从这里就能看出,孝庄文皇后私底下运作争取到的支持,绝非多尔衮一人,而作为清朝前期两位知名的政治家,与其说孝庄和多尔衮之间是因为私情做的妥协,不如说他们只是完成了一次利益的交换。

站在这个角度上,就很好理解多尔衮死后被顺治褫夺封号、迁出宗室的举动了。

多尔衮,皇太极,顺治帝

参考资料:

1.杨珍.“皇父摄政王”新探[J].清史研究,2017(01).

2.焦雪琴.多尔衮生前死后政治地位突变之原因探索[J].现代交际,2017(03).

3.滕绍箴. 太后下嫁研究钩沉——驳太后下嫁说[C]//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满学论丛【第四辑】.满学论丛【第四辑】.

4.宋国强.多尔衮争位质疑[J].满族研究,1994,(第1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信息平台不持有任何立场,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