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JTBC电视台6月3日报道,61岁的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以高支持率当选韩国第21届总统,结束了韩国近半年来因前总统尹锡悦弹劾引发的政治混乱。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表示,本次大选投票率达79.4%,创1997年以来最高纪录,反映民众对国家未来走向的高度关注。李在明正式就职,跳过常规两个月过渡期,直接开启五年任期。新总统就职典礼精简形式举行,延续了朴槿惠弹劾后文在寅“闪电就职”的先例。
此次高投票率源于民众认为国家正处于“关键时间节点”,选票价值被放大,但无过渡期可能导致新政府初期政策执行仓促。内阁人选的提名与国会认证需时间协调,尤其在可能沿用尹锡悦政府班底的情况下,新政府或面临“无缓冲”执政的尴尬局面。
李在明在竞选期间的表态引发对其对华政策的广泛讨论。他在《时代》周刊采访中称驻韩美军在“遏制中国”中“至关重要”,并表示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和解是“向中国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可能通过北极航线为韩国带来战略优势。同时,他支持特朗普与金正恩的对话,认为有助于朝鲜半岛和平。然而,在大选前最后一场记者会上,李在明强调将推行“实用外交”,以国家利益为重,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也就是说,李在明的“实用外交”跳出尹锡悦政府“价值观外交”的束缚,更加注重韩国国家利益。李在明对华态度较为客观务实,重视中国市场对韩国经济的重要性,可能推动中韩关系从尹锡悦时代的冷淡中恢复。或者跳出中美“两极思维”,为多极化世界秩序做准备,或通过推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等举措改善双边关系。
李在明曾访华,对中国有直接了解,其外交政策以经济合作与战略平衡为核心。韩美同盟仍是韩国核心外交支柱,但李在明不会完全倒向美国,而是寻求在中美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维护韩国利益。相比尹锡悦政府非理性的对华态度,李在明可能采取更理性务实的政策,避免损害中韩关系的行为。
然而,新政府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内阁组建、政策执行的初期阵痛,以及韩美关税谈判的紧迫性,都将考验李在明的执政能力。中韩关系的改善是否能如预期般实现,仍需观察其实施的具体政策与执行效果。正如外界所言,李在明的对华政策信号已变,但其真实走向,或许还需“让子弹飞一会”。
尽管李在明展现出对华合作的意愿,韩国总统彻底“亲华”的可能性较低,主要受制于韩国对美国的深层军事依赖。驻韩美军约2.85万人的驻扎规模不仅是韩美同盟的象征,也是韩国国防体系的核心支柱。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特别是朝鲜的核威胁,使韩国在军事安全上高度依赖美国。驻韩美军不仅提供直接的军事保护,还通过美韩联合军演和情报共享增强韩国应对朝鲜的防御能力。
李在明在竞选中提及驻韩美军对“遏制中国”的重要性,反映出其对韩美同盟的重视,这与彻底“亲华”的立场存在结构性矛盾。即使李在明有意改善中韩关系,其政策仍需在韩美同盟的框架内操作,难以完全倒向中国。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14136929689092643/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在下方【顶/踩】按钮中亮出您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