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C没被选上?土耳其宣布赢得100亿订单

在全球军火市场风起云涌之际,一则重磅消息打破平静:土耳其以100亿美元的巨额订单,向印度尼西亚出售48架“可汗”五代机,而备受期待的中国歼-10C却意外出局。这场军售角逐的结局令人震惊,究竟是什么让印尼舍弃了久经考验的歼-10C,转向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的土耳其战机?是价格、技术,还是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答案背后,隐藏着国际军贸的复杂博弈,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2025年6月,雅加达国际防务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印尼总统普拉博沃共同宣布,土耳其将向印尼出售48架“可汗”(KAAN)五代机,总额高达100亿美元,首批交付预计于2028年。这笔交易不仅标志着土耳其军工产业的重大突破,也让外界对中国歼-10C的落选议论纷纷。作为一款成熟的四代半战机,歼-10C为何未能赢得印尼青睐?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这一事件的成因与影响。

“可汗”作为土耳其自主研发的五代机,具备隐身能力、超音速巡航和先进航电系统等特性。尽管其原型机于2024年2月首飞,距离量产尚需时日,但其技术定位无疑瞄准了未来空战的需求。相比之下,歼-10C虽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先进武器系统,作战能力在四代半战机中名列前茅,但其准隐身设计在面对五代机标准时稍显不足。印尼空军近年来明确表示希望通过采购实现装备的代际跨越,显然更倾向于“可汗”的潜力,而非歼-10C的现成优势。

土耳其在谈判中承诺向印尼提供技术转让,包括在印尼建立联合生产线,以及分享隐身涂层和部分航电技术。这一条件对于急于发展本土航空工业的印尼极具吸引力。过去,印尼在与韩国合作KF-21项目时,因技术转让受限而进展不顺,此次土耳其的开放态度无疑成为加分项。反观中国在军售中对核心技术的保护较为严格,歼-10C的合作方案可能未满足印尼对技术自主的期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竞争力。

土耳其与印尼同为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两国在宗教、文化和外交上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这种关系为军售合作提供了信任基础。近年来,土耳其积极推动“全球南方”战略,通过军工出口增强影响力,而印尼作为东南亚大国,自然是其重点目标。虽然中国与印尼关系友好,但印尼可能希望通过采购多元化,避免对某一国过度依赖。这种战略平衡的考量,或许促使其选择了土耳其。

美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不容忽视。印尼曾因计划采购俄制苏-35而面临美国制裁威胁,此次选择“可汗”可能也是规避类似风险的策略。土耳其虽为北约成员,但近年来与美国关系紧张,其自主研发“可汗”正是摆脱西方技术依赖的象征。印尼选择土耳其,既能获得五代机,又避免直接触碰美方红线,体现出外交上的灵活性。而歼-10C作为中国产品,可能让印尼担心潜在的政治压力。

100亿美元的合同分10年支付,年均10亿美元,这种灵活的付款方式减轻了印尼的财政负担。相比之下,歼-10C单价虽低,但作为四代半机,可能未满足印尼对长期战略价值的期待。此外,“可汗”首批交付定于2028年,与印尼空军现代化计划的时间表契合。印尼当前以美制装备为主,过渡到新体系需要时间,而歼-10C的即时交付反而未必是优势。

尽管土耳其胜出,但“可汗”项目并非毫无隐患。其依赖美国F110发动机,而国产发动机尚未成熟,可能影响量产进度。此外,隐身技术的研发难度极高,实际性能能否达到预期仍存疑。印尼在KF-21项目中已吃过亏,此次选择“可汗”同样需承担技术与资金风险。这或许是未来合作的变数之一。

歼-10C落选并不意味着中国军工的失利。作为一款性价比极高的战机,歼-10C已在巴基斯坦等地证明实力。未来,中国可通过无人机、导弹等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与印尼的关系。同时,此次失利也提醒中国,在技术转让与市场策略上需更灵活,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

土耳其“可汗”力压歼-10C,赢得印尼百亿订单,既是技术实力的较量,也是战略智慧的体现。印尼的选择虽有风险,但也展现了对未来的雄心。您认为这笔交易会如何影响地区格局?歼-10C落选是遗憾还是契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看法!

原文: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1836607479118848/

声明:该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