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3月23日发表了题为《在新冠病毒危机期间,需要多少运动?》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州立韦恩大学运动和体育学副教授塔玛拉·休-巴特勒和运动学、健康和运动研究教授玛丽亚娜·法尔曼。现将文章编译如下:

我们现在的情况是,由于一种新冠病毒的肆虐,上学、体育运动和其他形式的社会交往无限期停止,我们正在完善自己保持社交距离的技巧。

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保持社交距离很重要,然而对许多团体运动健儿、健身爱好者和体育迷来说,不能运动几乎就跟染病一样令人焦虑不安。

运动量太多和太少都不好,居于中间恰到好处。科学家通常把这种统计学现象称为“J型”曲线。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运动免疫指的是对致病原的系统性(全身细胞)和黏膜(呼吸道黏膜)反应,就遵循这个“J型”曲线。

一项大型研究显示,在1997年香港禽流感暴发期间,轻微到中等程度的运动——每周大约三次——降低了死亡风险。研究表明,与适度运动的人相比,完全不运动或过度运动——每周运动超过五天——的人死亡风险更大。

此外,对老鼠的研究显示,在感染前两到三个月的经常性运动降低了老鼠的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毒载量。因此,有限的动物和人类数据审慎地表明,每周运动最多三天,可以使免疫系统更好地抗击病毒感染。

运动量多少才算恰到好处?以下是一些基于合理运动量的指导原则。

在隔离期间努力保持(不是增加)体力或身体健康;运动时避免身体接触,比如参加团体运动,那可能会让你接触到黏膜液或手脸接触;使用后对器材进行清洗和消毒;吃好睡好来增强你的免疫系统;保持乐观,相信这一切会过去。

运动量多大可能风险太大?以下是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不要运动过度,那会增加感染的风险,比如跑马拉松,跑后染病风险从2.2%增加到13%;如果有流感似的症状,不要运动;一周运动不超过五天;不要在拥挤封闭的空间运动;不要与人共用杯具或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