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网站4月21日刊登题为《微软支持开放数据》的文章称,微软正在倡导开放数据,但这并非完全出于无私,因为分享的数据越多,微软受益越大。文章编译如下:

二十年前,微软公司是技术围墙花园的代名词。微软的一个老板曾把开放源程序称为“毒瘤”。时过境迁。4月21日,这个世界最有价值的技术公司加入刚刚兴起的一项运动,开放世界数据限制。特别是,这家公司计划在2022年之前成立20个共享数据团体,捐赠部分数字信息,包括公司积累的有关新冠病毒的数据。

微软并非新冠病毒时代唯一一家提倡信息共享的公司。社交媒体集团脸书网站老板马克·扎克伯格4月20日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过去,世界也面临过瘟疫,但是这一次,我们拥有一个新的超级力量:收集并永久共享数据的能力。”

虽然欧盟出台了严格的保护隐私条例,但是部分欧盟官员如今认为数据共享可加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不过,共享数据之争远比新冠病毒来得更早。主要由富裕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估算:如果更加广泛地进行数据交流,很多国家的GDP可多增长1%至2.5%。这个估算基于大胆假设(比如给创业公司创造商业机会设定一个数字)。但是,经济学家也认为更便捷地使用数据可以让大家广泛受益,因为数据是“非竞争性的”,与石油不同,数据可以反复使用而不会枯竭,比如可以同时驱动各种不同的人工智能算法。

很多政府看到了潜力。从柏林到旧金山,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开放数据”倡议。纽约大学从事相关研究的治理实验室主任斯特凡·费尔许尔斯特说,公司都小心谨慎。它们担心丧失知识产权,危及用户隐私,遇到技术障碍。标准数据格式(即JPEG联合图像专家组图片)可以很容易地分享,但是如果是脸书网站用自己的软件收集的数据格式,那对微软就没有意义,即使是重新格式化之后也没意义。这家实验室确认的113家“数据合作方”,涉及公司的不到一半,即使涉及公司,其规模也很小或有限。

微软发起的运动是迄今最重要的。它不仅鼓励加强非商务数据共享,而且开发软件、许可及治理框架,允许公司交易数据或在不失控的情况下向它们提供准入。

乐观者认为微软此举之于数据,堪比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上世纪90年代末支持Linux操作系统之于开放源软件。Linux继而成为微软自己的Window系统的严峻挑战者,今天已成为谷歌公司的安卓移动软件及很多云计算的基础。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指出只有不到100家公司收集一半以上的网上数据。他认为,加强数据共享可抵抗经济和政治力量集中。用他的话说,弥合“数据分歧”、促进广泛的开放数据运动不会轻而易举。数据比代码更为复杂。大多数程序员使用同样的语言,而开放源集合体主要解决技术问题。数据负责人往往来自没有共同用语的不同行业,而且谈的都是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