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27日发表题为《改变“筷来箸往”拥抱公筷公勺 疫情下的中国“餐桌革命”能否持续?》的文章,关注疫情期间,中国民众公共场合聚餐习惯的变化。现将文章内容摘编如下:

中国安徽省宿州市今年3月上旬新冠肺炎病例已清零,餐饮场所也已经部分复工,但林朝阳还是不得不把计划“五一”劳动节给儿子举办的婚宴再次推迟。

林朝阳告诉《联合早报》记者,当地餐饮业仍未完全解除聚众令,而婚宴习俗通常是10人围坐大圆桌聚餐,不符合隔位而坐的规定。他也坦承,当地民众习惯“筷来箸往”的聚餐方式,这的确存在病毒传播的隐患。

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疫情重创了餐饮业,也正改变中国民众的餐饮习惯。一场席卷全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近日在各地展开,内容包括鼓励使用公勺公筷,革除餐桌陋习等,盼借助疫情契机提倡餐桌文明。

作为全国首善之区,北京市已将公共场所使用公筷公勺、分餐等行为写入文明行为规范法条,作为今后强制实施的法律依据。

近日,中国百名学者还发起以“一分二公三自带”为标志的“餐桌革命”,“一分”指鼓励公共就餐时分餐,“二公”是使用公筷公勺,“三自带”即自带筷子。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晓华在分餐倡议书中疾呼:“合餐是一种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已经被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放弃。”他说,分餐制强调个体之间的合理界限,是更符合现代精神的就餐方式。

全国各地餐饮业也紧锣密鼓制定分餐制标准。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发布行业指南,一些县市如江苏泰州在地方标准中,还对公勺公筷的颜色式样,以及公筷长度提出具体建议。

记者在北京崇文门等商圈走访餐厅时发现,大多餐厅都备有公勺公筷,餐桌拉开一定间距,用餐同行超过三人,就有可能被建议分桌而坐。餐饮业者应询时多表示,公勺公筷不会带来太大的成本负担。

公共场合分餐多被民众认可接受,但疫情后能否持续推广实施仍有疑问。

有学者认为,民众公共卫生意识在提升,但全面推行分餐制仍需时间。

新冠肺炎疫苗上市尚需时日,防治疫情将更多靠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即便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养成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将是抵御病毒侵袭的一道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