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趣味科学网站5月26日发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员利维娅·洛雷罗题为《为什么蝙蝠不会因为携带病毒而得病,但人类却会?》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利维娅·洛雷罗认为,尽管深受负面舆论困扰,蝙蝠还是为环境和人类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文章摘编如下:

每当新的疾病出现,科学家首先要问的问题之一是:“它从哪里来?”

许多病毒会从动物身上转移到人类身上,这种现象被称为“人畜共患病的溢出”。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究竟哪种动物是当前新冠疫情的源头,但所有的注意力眼下都集中在蝙蝠身上。

蝙蝠向人类传播病毒的过程绝非蝙蝠咬了某个人或者舔了某人的血液那么简单(蝙蝠并不像吸血鬼故事里描述的那样去吸血)。实际情形往往复杂得多,可能涉及中间宿主。

还有许多动物被视为人类疾病的病原库。啮齿类动物携带鼠疫,猪会传播流感,鸟类传播西尼罗病毒。那么,为何只有蝙蝠经常被指责传播疾病呢?

作为一名多年来研究南美、北美和加勒比海多国蝙蝠进化情况的科学家,我认为这些夜行动物其实常常沦为错误信息的受害者。多数人害怕蝙蝠,喜欢把蝙蝠与不好的事情联系起来。

体温升高

蝙蝠被指责为疾病源头的一个原因与科学无关。蝙蝠常常被卷入吸血鬼传说和恐怖故事,导致人们对这种飞行生物产生恐惧和误解。

另一些原因是有根据的。蝙蝠是哺乳动物里物种第二多的目。除南极洲外,全世界分布着1400多种蝙蝠。它们生活在城市和自然区域,都具有携带病毒的潜力。蝙蝠同样属于哺乳动物,这种与人类的关联性使它们比鸟类和爬行动物更容易成为人畜共患病的宿主。

有些蝙蝠喜欢群居,个体间距离很近,这就为病原体在蝙蝠间传播创造了完美的环境——同时便于传播给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其他物种。蝙蝠还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这使它们更容易通过粪便传播疾病。

但特别有趣的是,蝙蝠对病毒的耐受能力超过其他哺乳动物。蝙蝠飞行时会释放大量能量,导致体温上升到38至41摄氏度。在蝙蝠体内不断进化的病原体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这就给人类带来一个问题:我们免疫系统的进化结果是希望用较高的体温(以发烧的方式)去破坏病原体。

播种器

尽管深受负面舆论困扰,蝙蝠还是为环境和人类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

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有助于防范农作物虫害。蝙蝠能够传播无花果树等植物的种子,为包括桉树、龙舌兰等经济作物在内的许多植物授粉。

蝙蝠还被用于科学研究,便于科学家了解适应性进化过程(指有益的基因突变如何在群体中蔓延)和生态系统的运转方式。它们还被用于研究衰老、癌症、免疫能力和仿生工程。